新闻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会展报道 > 正文
 
政府主导性大展放权要渐进
2005-3-22       中国聚合网
    

  今年第四届中国制造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制博会)的承办单位名录中已经没有了中新国际会展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国际)。这家中外合资公司曾在去年因操作“制博会”、“沈交会”、“汽车展”等几个大展而名噪一时。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国家级大展易主的重要原因在于双方合作者的不欢而散。事实上,由于外资撤出,中新国际已经名存实亡。 
    
  招商引资促成合资公司 
    
  2003年,沈阳市在招商引资的计划中涉及会展行业。当时,新加坡环球万通展览公司(以下简称环球万通)的负责人张保罗(音)来到沈阳寻求合作。当地政府基于外资展览公司将带来先进的展览理念和移植名牌展会的作用,对环球万通给予了非常的优待。随后,环球万通与沈阳国际会展中心组建了合资公司——中新国际,其中环球万通持股51%。 
    
  “他们想进入沈阳展览市场,同时也看中了沈阳市欲将一些政府主办的大展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机会。”一位原先任职于沈阳中新国际的人士指出,在与中方签合同时,中方本着学习先进经验的目的,让外方持大股。 
    
  这位人士透露,当时正逢沈阳市政府欲将一些政府主办的展会推向市场,交给公司承办。为了表示对外资的优待,中新国际成了“制博会”、“沈交会”、“汽博会”等政府主导性展会的承办商。 
    
  分歧众多导致合作破裂 
    
  沈新(化名)曾在中新国际任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一些中新国际解体的内幕。当时制博会是全国招展,中方人士在外地招展时,便传出这个新加坡的公司进入国内的目的不是把先进的办展经验带来,只是为了淘金,合作的虚假成分较多。 
    
  后来,这种传言被证实。沈新告诉记者,在对展会实际运作期间,外方并没有将精力放在办好手中的展会上,而是做自己的展会,借鸡生蛋。合资时,外方曾承诺要移植七八个国际展会到沈阳,但后来都没有兑现,而只是组织了一场标摊不足200的小展会。他还透露:政府给制博会的补贴是500万元,对方不是拿这笔钱办好制博会,而是培育自己的展会。 
    
  “到最后,双方在各种问题上均出现分歧,从而面临解散”。沈新告诉记者,无论在招展、人员组织还是价格,双方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后公司终于解体。清盘时,公司账面上还有十几万美元未能取出,而此时公司在办展时还欠着其他的款项未兑付,这笔钱没有大股东的认可很难取出。 
    
  据悉,在中新国际解体后,沈阳国际会展中心重新组建了新的展览公司——沈阳荣天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原“中新国际”的大部分中方人员都转入了这个新公司,但是新公司已经不在原先几个大展的承办方之列。 
    
  原因在于中新国际投资双方合作不愉快的纠葛致使当地政府非常不满,便收回了制博会等几大展会的承办权。 
    
  政府与企业的办展理念相碰撞 
    
  据了解,制博会是由辽宁省和沈阳市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托起来的一个展会,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主导性展会。两届展览之后,制博会形成了鲜明的主题,规模也比较大,已在国内国家级展会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从第三届开始,政府有意从中退出,寻求政府主导性展会市场化的出路。 
    
  制博会展览部部长李颂东指出,政府退出市场是一定的,因为政府在办展过程中不仅牵扯了太多的精力,而且还要拿出财政补贴,这使得政府部门和财政不堪重负。“但是将展会交给企业去做却存在着理念的差异”,李颂东认为,政府与企业的理念不一样,企业将展会视为商业运作,以利益为导向,政府办展更多的是要实现这个展会各方面的效益,比如对产业的拉动,社会影响力等。 
    
  这种办展理念上的冲突,在现实层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一般而言,展会招展过程是赚钱的过程,花钱多是在后期。企业由于以利益为导向,前期赚了钱,后期花钱的时候就不想投入,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展会的效果,而这正是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李颂东向记者表示,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地,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几个由政府培育的展会交给企业操作之后,结果发现企业短期利益导向太明显,当地政府只好又收了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之举。 
 
  政府应渐进式放权 
    
  记者了解到,今年制博会的承办方已由振兴展览有限公司接手。这家公司由北京某民营企业占了40%的股份,另外环球万通在中新国际的股份也转入了这一公司,持股20%,辽宁贸促会下属某公司和制博会筹备办下属国有公司共占40%的股份。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会展管理系主任刘大可教授表示对振兴公司比较了解。他向记者表示,振兴公司在制度化方面做的比较到位,产权也很清晰,可从制度上避免了股东之间的纠纷。刘大可同时也指出,政府走市场化的路子是必然的,将展会交给中外合资企业也没有错,中新国际的失败也并不是必然的,关键是要靠制度来规范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不能掺杂入太多的人为因素。 
    
  对于目前振兴公司的国有股,刘大可表示,政府下属公司参股是一个必然。展会的无形产权属于政府,政府不可能完全不参与。而且在目前中国展会的市场环境中,市场化的展会如果没有政府支持还不太好办,这就是现实。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刘大可建议,国字头的展会要进行市场化改革,最好不要用休克疗法。原因在于政府一下子卖掉这些展会不利于其良性发展,应该有一个过渡期,政府参与虽然不是完全的市场化,但是改良式的进步比革命式的进步有时更有效。 
    
  展前参谋 
    
  展览设计的几个要点 
    
  展览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即便如此也有相应的规律可以遵循。以下是展览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律,仅供参考: 
  和谐。在所有规律中,和谐是展台设计最重要的一条规律。展台由很多因素,包括布局、照明、色彩、图表、展品、展架、展具等组成。好的设计是将这些因素组合成一体,帮助展出者达到展出目的。 
    
  简洁。展台越复杂就越容易使参观者迷惑,就越不容易造成清晰、强烈的印象。一般人在瞬间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观众行走匆忙,若不能在瞬间获得明确的信息,观众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简洁、明快是吸引观众的最好办法,这就要求照片、图表、文字说明等应当明确、简炼,与展出目标和展出内容无关的设计装饰应减少到最低程度。不要在展台墙板上挂贴零碎的东西,比如展览手册、小照片等。 
    
  突出焦点。焦点选择应服务于展出目的,一般会是特别的产品,如新产品、最重要的产品或者最被看重的产品。通过位置、布置、灯光等手段突出重点展品。为产生最大展示效果,应设计布置焦点,但是焦点不可多,通常只设一个。焦点如果过多容易分散参观者的注意,减弱整体印象,可以通过单独陈列、利用射灯等手段突出、强调重点展品。 
    
  主题明确。主题是展出者希望传达给参观者的基本信息和印象,通常是展出者本身或产品。使用设计、布置手段和用品要服务于展出目标,要与展出内容一致。不要贴挂与展出目标无关的照片、图面,不要播放与展出内容无关的背景音乐。 
    
  空间要合适。拥挤的展台效率不高,会使一些目标观众失去兴趣和耐心,反过来空荡的展台也会有相同的效果。由于设计人员对展台面积没有多少决定权,所以主要依靠在设计安排上下工夫,比如布局、展台展架使用量以及布置方法。 
    
  展后炮 
    
  放权可以再大方一些 
    
  当政府发现企业办展的短期利益导向太明显,就收了权,这虽说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并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政府办展的理念与企业办展的理念肯定是不一致的。理念上的差异导致展会操作过程中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难以对接的尴尬,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政府着眼于长期效益,不希望一下子就把展会的所有权力完全交给企业,需要对企业进行一番考察;而企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果政府不完全放权就不想投入太多。 
    
  这正是政府与企业的最大区别。政府办展办不好,吃亏在政府毕竟不是企业,做生意只能是企业的事,政府参与办展也只能是参与指导,并不是参与办展的操作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政府与企业矛盾,反而说明了政府不是放权放过了,而是放得不够。一方需要更多的自主权,一方则担心方向走偏,其间的摩擦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矛盾往往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会展业也是如此。 
    
  政府不妨再大方一些地放权,这样才能更大限度获得企业的信任,企业也才会有做长线的动力。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更需要耐心,不能因为一次或一时的不协调而否定全部的合作意义。就国内展览业的现状而言,中外力量一定是互相需要的,合作是必然的主流趋势。中新国际这一合资公司的解体,充其量只是国内会展业发展洪流中的一朵浪花,并不能说明所有的中外政企合

(责任编辑:李菲)
查看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发表 对“ 政府主导性大展放权要渐进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姓名: * 电子信箱: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
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
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
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
接受上述条款
评论内容: *
  推荐专场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体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天然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仪表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油墨类
胶粘剂类 设备类
建筑材料 医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离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行业专用测试仪器
通用化学化工测试分析仪器
化学试剂 化工设备
无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
合作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