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会展报道 > 正文
 
中国会展业应该坚持走自己发展之路
2005-3-24       中国聚合网
    

  近年来一些会展企业十分热衷于“国际惯例”这一热门词,他们飘扬过海到各国取经,试图将国外会展运营模式复制到国内,认为国外会展业起步比我们早,经验比我们丰富,这种“拿来主义”比我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要便捷得多,是一条事半功倍的做法。我们应当根据中国国情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因为我国的会展有以下特点:
   
    1.办展方式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市场规模在全球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但中国人的经营理念、交易习惯和成交方式与西方差别较大,中国人比较擅长举办综合类展会。像“中国第一展”—广交会,自50年代创办以来参展参会和观众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成交额亦连年攀升,包括各地的交易会也常办不衰,且越办越火。而中国的专业展会虽然近几年有所发展,但很多都是有行无市,参展企业的贸易成交基本上都不是在展会上进行的,有的专业展会办了“首届”以后就销声匿迹了;而欧美和日本的展会基本上都是按专业举办的。如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日用品及礼品展、芝加哥的五金工具展、德国纽伦堡的国际玩具博览会、英国伯明翰的国际安全防护技术博览会、意大利的马契夫家居工艺展览会等,都是非常成功的连届性专业展会。
   
    2.展、销方式不一样。国外的展会基本采取“展销分离”方式,尤其是专业展。展会上一般是不销售的(办展商也不允许销售)。展销分离的优点是给采购商以充分考虑、比较、协商和决策的空间。这种方式不仅可提高成交率,而且也可提高资金到位率;而我国大部分展会都具有销售环节,只不过是边展边销和先展后销之分。“展销合一”的优点是通过展示同时可促进和带动销售。中国观众通常习惯于认可展品就马上买下它,省得日后再去商店折腾一次。这种方式尽管资金到位率不如展销分离的方式高,但中国市场大,买家多,参展商一般不会计较到位率的高低,因为“广种薄收”的经营理念在中国仍占主流。
   
    3.办展商和参展商通常都注重“人气”。国内大部分会展企业不仅关注参展商家的数字,而且非常重视观众的多寡。参展商往往热衷于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火爆场面,哪怕专业观众较少,他们也认为企业和产品与观众混了个“脸儿熟”。日后还会有人回过头来买他们的产品。笔者在某大型交易会看见一家企业的大展台上没有任何产品和广告,只有几个演员轮番在那里表演舞蹈、杂耍和魔术,以告知企业的“实力”。如北京国际汽车展,看热闹的观众挤满展厅,与模特和展车照像的、排队领礼品的、带着好奇心问长问短的,真是好不热闹。一些专业观众很难静下心来与参展商交流,甚至有的专业观众无法接近参展商。但没有一家国内参展商对此提出异议或表示不满。
   
    4.重复的展会和展品重复的展位有较强的比较性。尽管业内人士多次呼吁要减少和避免重复的展会,但企业对有关协会、商会三令五申视而不闻,屡禁不止。这些内容重复,甚至连展出的时间也重叠就在于国内的重复展有一定的市场,因为异地的重复展吸纳的都是周边地区的观众,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花昂贵的交通费到远地参展或参观,他们往往选择较近地区,这也就为办展商举办重复展提供了资源。另外,重复的展品可供采购方就其性价比和售后服务进行比较,参展商一般很难垄断某类商品。
   
    如果脱离中国会展市场实际照搬外国会展模式,很多展会有可能流产。目前中国的会展业要想有一个长足、稳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会展市场实际,科学地策划和管理会展市场,就一定能创造辉煌的业绩。
   
   


(责任编辑:李菲)
查看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发表 对“ 中国会展业应该坚持走自己发展之路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姓名: * 电子信箱: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
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
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
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
接受上述条款
评论内容: *
  推荐专场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体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天然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仪表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油墨类
胶粘剂类 设备类
建筑材料 医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离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行业专用测试仪器
通用化学化工测试分析仪器
化学试剂 化工设备
无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
合作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