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于第6城市群16城市都是一次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对于迅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
6月8日,看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蕴涵的巨大商机的美国工程木结构技术代表团专程来到上海交流经验。
美国林业及纸业协会(AF&PA)中国办事处总监鲍博文(PaulBoardman)在向上海政府和设计公司介绍美国林产品的研讨会上说:“代表团的每位成员都很高兴能有机会来上海支持2010年世博会的准备工作。希望环保且可持续的现代化建筑结构设计能展示上海的最佳风采。”
鲍博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代表团来得还不算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工程项目招标尚未开始,美国林业及纸业协会将协助中国本地的一些建筑企业和设计院加入到世博会的竞标中去。
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来的无限机遇不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更为长三角人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世博效应将波及整个长三角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直接促进上海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而且也是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契机,将对整个第6城市群,乃至长江流域经济带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长江三角洲各地的经济发展没有比现在这个时候更水乳交融。
据专家测算,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总投资将达300亿元,按1∶10的拉动比例计,直接和间接投资总额将达3000亿元,必将成为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超级引擎”。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直接促进上海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而且也是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契机,将对整个第6城市群,乃至长江流域经济带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正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带动了日本关西经济带持续10年的经济增长一样,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也将通过基础设施、观光旅游、城市发展、产业投资等区域性的经济活动产生显著的联动效应,推动第6城市群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增长,从而促进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洲经济繁荣、名符其实的第6城市群。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对江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江苏省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世博会的辐射效应将带动江苏经济更快发展。
江苏一些经济、旅游、商贸专家认为,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打造一个长三角“世博圈”。因为世博会的场馆、交通、旅游等设施都离不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
据预测,2010年将有7000万人参观世博会,其中将有近35%会顺道去周边城市一游。中国国际贸促会南京分会副会长李虹大胆地预计,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会和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和科隆等一样,成为亚洲最大的会展城市群并从国家级城市群跃升为国际级城市群。
会展经济新起点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是世博会举办151年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国际展览事业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会展原本是工业生产的附庸,但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会展经济开始以独立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国际博览会联盟(UFI)的一份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0%,那么会展经济就可以在这一城市得到强势增长,并发挥相关的积极作用。
汉诺威是德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会展中心。2000年在汉偌威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让汉诺威一夜成名。“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一位世界展览业巨头如此评说会展经济的重要性。
世博会的经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与主办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
一位会展业内人士称,世博机遇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一届世博会对于经济最大的作用,在于城市知名度的提高,民众开放意识的提升,还有基础设施的完善。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刚好处于对这些要素特别渴求的关键时期,那么世博会就能发挥最大的效应。
将留下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作为城市名片的宣传作用以外,当地主办者更喜欢将展览场地留下的庞大基础设施看作目标收入
世博会能留下些什么—————这是一届世博会最终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不过对于举办世博会的城市而言,除了作为城市名片的宣传作用以外,当地主办者更喜欢将展览场地留下的庞大基础设施看作目标收入。德国汉诺威市市长施马尔·施蒂克就曾经跑来给上海打气,他说道:“必须把世博会作为一个提高城市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机遇,如果没有一个精心和长期的规划那也会失败的。城市真正的开发是在世博会以后。”
最为直接的是场址的后续利用。爱知世博会,和当年的大阪世博会一样,都是在市郊举行。大阪世博会结束后,经过整整10年的努力,原来的场址被改建成一个绿草茵茵的世博公园,面积相当于上海世纪公园的3倍。
但这并不是世博会的惟一价值。从爱知世博会可以看出,世博会留下的精神遗产,将远远大于物质遗产。对于主办国来说,举办世博会的真正目的,在于启迪整整一代人的思维方式。本届爱知世博会,国外参观者其实很少,大阪世博会6400万人次参观者中,国外游客也仅为170万。这说明,尽管世博会的交流是双向的,但是让本国人打开眼界,触摸世界,显然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使得世博会其实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和科普功能。在爱知世博会的参观者中,不少是父母携带孩子来看的,点点滴滴,都在传递未来的生活理念。
在欧洲,尽管经济持续不景气,博览会举办入不敷出遭到人们的议论,但是科技业工作者和企业并没有因此而停滞,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高特沙尔克表示,所有参加汉诺威博览会的厂家有相同的希望,而乐观的态度是博览会成功的根本。
来源:国际金融报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