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会展报道 > 正文
 
近400位国内顶尖会展人才河南把脉中国会展业
2005-7-12       中国聚合网
      共话——郑州距离中部会展之都有多远
   
    这是一次牵动全国会展行业神经的盛会。7月9日~12日,包括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在内的近400位国内顶尖会展人才齐聚郑州,参加首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暨2005中国会展年会,把脉中国会展业。
   
    这是一个城市巧借东风好行船的经典策划。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将于今年10月份正式启用,政府借此次盛会将之推介给全国乃至全世界会展人士,巧借外力帮助郑州实现“中部会展之都”的梦想……
   
    新闻
   
    首届国际会展文化节郑州开幕
   
    昨天上午,由郑州市政府和中国会展杂志社联合主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展览馆协会特别协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暨2005中国会展年会在郑州隆重开幕。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等参加了开幕式。
   
    这样一次业界盛会,吸引了近400位国内顶尖会展人才到会。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外交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先生应邀到会,并发表了《文化:会展的灵魂》主题演讲。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陆仁琪、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商务部改革司处长徐敏、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穆新海、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总裁梁文、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办公室主任何继红、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会长朱裕伦、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总监姚望等业界“大腕儿”等参加了此次盛会。
   
    会展文化节亮点迭出
   
    亮点一 专家直言,会诊郑州会展业。近20位业界专家参观完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后,就郑州发展会展业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亮点二 高端开讲,剑指未来。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中展集团总裁梁文等发表了主题演讲。郑州、昆明、义乌等市的市长围绕城市特色、会展业发展规划等问题同现场嘉宾对话,说出了各自城市自豪和头痛的事。
   
    亮点三 重磅对话,解发展困局。在同一时间,在不同分会场六大论坛同时举行,各有名家领衔主持。六大论坛主题涵盖了会展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
   
    亮点四 业界评选,精彩纷呈。昨天上午的开幕式上,还举行了2004中国会展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国际展览业协会副主席陈若薇等摘取业界殊荣。昨天晚上,还评选出了首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形象大使。
   
    纵深
   
    郑州会展业之优势:中国流动展的摇篮
   
    “郑州是中国流动展的摇篮!”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副秘书长陈涛,在郑州市会展业发展研讨会上情真意切地这样表述自己的看法。
   
    所谓流动展,是指上一届展会和下一届展会的举办地没有必然联系的展会。比如,被称为“中国第一会”的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就是典型的“流动展”。
   
    他的话引起了郑州市商务局常务副局长闫铁城的强烈共鸣:“糖酒会、农机会、汽车配件会、医疗器械会等都是从郑州走向全国的!”
   
    郑州市委副书记祁金立详细介绍了郑州会展业的嬗变经过——
   
    郑州是会展业起步较早的城市。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全国煤炭订货会、全国农机展销会、全国供销系统商品展销会等就多次在郑州举办,使郑州在国内一度名闻遐迩。
   
    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对外经贸洽谈会,全国百货、钢材、医疗、机械、建材、汽车等大型交易会也都选择了在郑州举办。特别是全国农机订货会5次在郑州举办,全国糖酒会先后8次在郑州举办。被列为全国三大综合性展会之一的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迄今已成功举办10届。
   
    此外,郑州还成功举办了少林武术节、首届世界武术大会、第18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河南省投资贸易洽谈会等知名节会。
   
    目前,每年在郑州举办的各类全国性、区域性、专业性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洽谈会有100多个。
   
    但近10年来,因为郑州展馆设施落伍等因素,加上其他城市会展经济飞速发展,郑州在现代会展业发展中显得滞后了。
   
    与会的人士普遍认为,现阶段国内会展城市已经划分为三个梯次:第一梯次是北京、上海、广州;第二梯次是大连、成都、昆明、武汉、南京、深圳等十几个城市。郑州目前应属第二梯次,但位置比较靠后。
   
    为了重振郑州会展业雄风,在河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郑州市委、市政府将会展经济定为郑州的重要产业重点培养和扶持。
   
    郑州会展业之希望:成为中部会展之都
   
    我国现在已经形成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和西部五个会展经济带,其中独独缺少了中部会展经济带。因此,郑州欲成为“中部会展之都”的梦想,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支持。
   
    祁金立称,郑州发展会展经济有三大优势:一是交通区位优势;二是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三是中部崛起的龙头地位和产业聚集优势。
   
    郑州市副市长孙新雷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为了把郑州打造成“中部会展之都”,郑州做好了各方面的具体准备工作。
   
    据孙新雷讲,早在2001年年底,郑州市会展经济领导小组已经成立,为会展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机构保障。一期投资20亿元、展馆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即将建成启用,使郑州的展馆条件一举跨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
   
    孙新雷还向记者透露,郑州目前正在和会展业发达城市的相关机构商谈合作,比如香港会展中心、上海世博集团等,再有一两个月就有结果了,具体合作方式可能是托管经营或者是合作经营。
   
    会展经济中素有这样的说法:会展业1元钱的收入,可以带动其他行业有8元到12元的收入。孙新雷称,政府希望得到的是8元到12元的收入,对于会展业那1元钱的收入,不是不关注,而是说它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政府还可能会有意识地为这些会展活动进行财政贴补。
   
    孙新雷称,在发展会展经济问题上,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要善于算大账,不能只计算摊位销售收入、会展场所的广告收入等,要关注郑州商业、餐饮业、旅游业等被这个会展带动了多少。
   
    因此,发展会展经济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招揽几个会展人才,举办几次会展活动就万事大吉,还需要一系列与会展活动配套的设施和服务尽快跟上来。
   
    郑州会展业之难题:会展之都任重道远
   
    郑州正在朝着中部会展之都的目标奔跑,但郑州会展业具体应该怎么发展?即将正式启用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如何运营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7月9日的郑州市会展业发展研讨会上,近20位与会专家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智慧交锋。
   
    这些专家,有的是河南人,有的曾经在河南工作过,有的是第一次到河南来。但他们参观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后,纷纷表示,没想到郑州还拥有这样一座有着一流设计、别致造型、庞大规模、功能先进的展览馆。
   
    但他们同时表示,20亿元的庞大投入对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后期运营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才能化解运营压力?专家们认为,也许在3年到5年时间内,郑州市政府都不得不通过投入资金等措施,才能保证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正常运转,但最终其运营是要走向市场化的。
   
    一些会展公司和专家表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坐落在郑东新区CBD的核心,这里的交通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型会展短时间内车流量增加很大,郑州必须考虑及时疏散人流、物流的问题。另外,宾馆配套设施也应尽快跟上。
   
    与会专家还认为,郑州必须加紧培养会展人才,因为政府不可能永远当操盘手。
   
    一位专家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郑州国际展览中心就好比是一台电视机,这台电视机要吸引人,必须有精彩的节目。郑州市一定要抓住搞节目的人,有了好节目,才能吸引人来看,才能产生效益。
   
    还有专家尖锐提出,国内各个城市都在建设展馆,发展会展经济,但展览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郑州靠什么才能在这场白热化的争夺战中胜出?
   
    专家们认为,会展经济要想发展好,一定要打特色牌,要和自己的优势产业结合起来,要为产业服务。所以,郑州应该围绕自己的优势产业办展会,让相关产业通过展会拉动得到大的发展。
   
    访谈
   
    会展名城副市长实话实说
   
    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有目共睹,会展业也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重视,由此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会展城市。其中,有成功举办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而闻名世界的昆明,还有以小商品会展扬名华厦的义乌,更有成功举办全国糖酒会的郑州。各自城市有什么难念的经,有什么好唱的曲儿,在昨天上午召开的“中国会展名城市长访谈会”上,访谈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总监姚望先生主持。昆明市副市长王英奇、义乌市副市长贾军、郑州市副市长孙新雷进行“实话实说”。
   
    自豪的事
   
    孙新雷 郑州自豪的首先要算1998年在郑州举办的全国糖酒会,本次交易会146亿元交易额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其次是首届中国会展文化节在郑州开幕,并邀请到了业界近400位顶尖人物为郑州会展把脉。从目前来看,我最自豪的是,这次邀请这么多嘉宾,与我们一起共同探讨会展的发展走向、会展的理念以及会展与文化的结合,当然我们自豪的还有即将落成投入使用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王英奇 昆明市自豪的是有得天独厚的气候,长年可办各种类型的会展。昆明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东南亚桥头堡作用很明显。昆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人士来昆明旅游观光。昆明拥有6个展馆,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外一般会展的需求。最重要的一点是,昆明围绕市场的需要,推出了展览品牌、演出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大会展的发展战略。
   
    贾军 义乌有2200多年的历史,义乌的文化有八个字“刚柔相济、勤奋好学”,这对义乌的会展业的发展是很好的。在这个基础上,义乌感到自豪的是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会展。
   
    头痛的问题
   
    三位副市长讲了各自城市引以为自豪的事后,谈了他们在发展当中遇到的最为头痛的问题。
   
    贾军 庞大的市场支撑着义乌会展业,这让义乌会展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义乌小商品和第二产业都在不断发展,义乌作为一个县级市影响力和号召力跟郑州老大哥比差了很多。
   
    国内会展业蓬勃发展,但义乌的发展速度还比较慢。人才问题困扰着义乌,现在,大量的会展涌到了北京、上海等城市,我们衷心希望,自行创业的优秀的人才到义乌去。
   
    孙新雷 目前我们对会展最头痛的是怎么能把精英、大老板吸引到我们这里来?如何把一些人才和会展拉过来。此外,郑州虽然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举办会展的条件,但正像专家们谈到的,并不一定有了区位优势和会展设施就够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整个会展从业者的素质需要大大提高。
   
    王英奇 昆明虽然有独特的优势,可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当今会展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市场有待规范。二是会展人才非常的匮乏,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责任编辑:李菲)
查看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发表 对“ 近400位国内顶尖会展人才河南把脉中国会展业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姓名: * 电子信箱: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
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
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
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
接受上述条款
评论内容: *
  推荐专场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体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天然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仪表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油墨类
胶粘剂类 设备类
建筑材料 医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离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行业专用测试仪器
通用化学化工测试分析仪器
化学试剂 化工设备
无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
合作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