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会展报道 > 正文
 
十年目睹展业之怪现状会展家族自曝行业
2005-7-19       中国聚合网
    

  就在中国会展行业如火如荼高唱文化之歌时,有着10年参展经历的上海展商王杰(化名)讲述了10年间参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这其中或多或少地暴露了中国会展行业一些弊端。采访中,王杰首次提出“会展减负”这一概念。同时,也指出会展浪费现象带来的“展会污染”。他希望中国会展业的巨头们不要一味地强调会展文化,而忽视了会展的本质。因为中国的会展业还处在稚嫩的雏形阶段,现在提倡会展文化尚为时过早,倘若操之过急很有可能有误导会展行业发展的危险。

  临时改变展览时间。王杰打开了略带上海口音的话匣子。他说:展览会里故事很多。早在1992年我就开始奔跑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展览会上,这一走就是十年。中国展览业慢慢的成长,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临时改变展览时间就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情况尤其在展会黄金季节的5-6月份、9-10月份最为明显。还有一种就是跟会现象,一些急功近利的小企业看到某展会办得好,跟着办展,小展跟着大展跑早已见怪不怪了。出现上述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怕大的展商回去后难以召回,所以临时改变展会的时间来抢季节、抢客户、抢资源。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黄金季节的高密度办展,广告宣传力度小,太多不知名的小展会应运而生。参展商为了节约成本经常是在同一个城市,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忙着赶场。

  同一个展位,前后相邻但价格千差万别。其中最大差价能在50%-60%之间,这是王杰最不能容忍的事。他说,这种情况往往是展位代理和中介的层层加码造成。说到这,正在理货的王杰的表妹插话说,这几年我总结了一个经验,提前预定展位的往往吃亏最大。她还举了一个例子,说7月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那个珠宝玉器展,由于表哥王杰没有听自己的话,花了6800元提前预定了一个展位,可等到自己到了现场后,却发现和自己临近的展位才交了2500的费用。最后经过与主办方很长时间的交涉,主办方用赠送一个展位作为补偿。可就是这样,与别人比还是多交1800块。

  宣传材料信息含糊又笼统。没有部门对展览会的宣传资料进行审查,参展商无法辨清谁才是真正的主办方。

  最怕展会人间蒸发。王杰说,一些已交了钱的参展商最怕展会人间蒸发,在展会的一个月前,拼命地打电话核实展会是否如期举办。害怕预定的展览会一下子没了,是参展商绷得最紧的一根弦。有的参展商为了保险起见,不得不在同一个城市同时预定两个展览会来保证自己参展。

  展览会的服务是主办方与参展商冲突最多的地方。王杰告诉记者,去年在杭州举办的一个展览会上,主办方为了省钱,开展那天没有举办开幕式、没有材料甚至连展会的气囊标语都没有,导致观众拿着门票跑到了别的展览会,造成参展商集体罢展的严重后果。

  主办方为招展乱挂牌子。礼品、家具、珠宝,还有玉器、服装等好多种不相干的东西往往会同时出现在同一展览会上,把展览会变成了大杂烩,降低了展览会的专业性。王杰不解地说,现在连本应是书画展示的艺博会,也挂上个什么工艺品、珠宝的头衔。珠宝展上卖皮包、小百货、服装等等让专业参展商忍无可忍。说到兴致处他还讲了一段小说笑话,说有一个观众问卖服装和皮包的参展商说,服装和皮包与珠宝有什么关系?二人振振有词地说,服装和皮包上有珠宝呀!弄得众人哭笑不得。

  参展商普通物件没地放,贵重物品展会主办方不敢存。在王杰看来,问题在于展览会的安保措施不力。很多展览会保安看似很多,但大多是聋子的耳朵———摆设。特别是在开展和闭馆时更加突出了安保的漏洞。保安要来全部来,要走一下子全都走,给安防留下隐患。前两年在北京某展馆丢失价值几十万元的钻石和8颗黑珍珠事件以及上海外国人盗窃珠宝案,足以敲响了会展行业安保的警钟。由于高密度频繁办展,场地供应紧俏,使得主办方、保卫、展馆三家疲于应付,容易造成安全防范漏洞。另外,一些拾荒的闲杂人员乘机捞一把的情形时有发生。

  会展减负与会展浪费是参展商比较关注的话题。王杰说,作为个体参展企业普遍感到展览会上饮用水和快餐价格偏高。一份盒饭15至20元,是外面的2倍,一瓶矿泉水8元钱是外面的5-6倍。还有就是展台的租赁,一个造价在150元左右的柜子租赁一个展期,却需要2倍于造价的租赁费。很多展览会故意设置障碍,不让参展商带展柜进入场馆,变相增加展商的负担。从而使参展成本大幅上升。还有就是展览场所周边的宾馆与稍远些同水平的宾馆价格相差甚远。这些都超出了个体参展企业所能承载的负荷。

  与什么开销都斤斤计较的小企业相对比,一些企业在展览会上的装修太过奢侈。他说,为了抓人眼球,突出动感效果、摆排场,很多贴金镶银的特装区,经过短短两三天的展示后就变成了一堆工业垃圾。另外,由于特装需产生大量化学材料如甲醛等有毒气体,很难在短时间内散发,造成展场内空气的严重污染,影响参观、参展人员的身体健康。

  办展需要因地制宜。谈到因地制宜,王杰说,去年哈尔滨为了配合当地举办的冰雪节临时拼凑了首届珠宝展,在那个零下31度环境下,寥寥无几的展商和观众把偌大的展览大厅衬托得更加冷清。就是这几个参展商,也因为耐不住严寒在开展的当天下午就撒腿跑了。他说,那次展览让他与合作伙伴赔了8000多块。

(责任编辑:李菲)
查看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发表 对“ 十年目睹展业之怪现状会展家族自曝行业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姓名: * 电子信箱: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
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
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
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
接受上述条款
评论内容: *
  推荐专场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体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天然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仪表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油墨类
胶粘剂类 设备类
建筑材料 医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离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行业专用测试仪器
通用化学化工测试分析仪器
化学试剂 化工设备
无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
合作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