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氧氯丙烷案”因果关系 |
|
2005-9-30 中国聚合物网 |
|
商务部初裁公告表明,被调查环氧氯丙烷出口国家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及对中国国内产业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影响,被调查环氧氯丙烷大量低价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这就是“环氧氯丙烷案”因果关系。
调查表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具有较大的被调查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据了解,2003年上述国家被调查产品的生产能力为73.9万吨,产量为59万吨,其需求47.5万吨,出口能力约15万吨。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向中国国内共计出口被调查产品5.88万吨,被诉国家出口的被调查产品39.20%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成为被诉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据介绍,中国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因环氧树脂飞速发展而需求较旺,呈现出强劲的市场增长势头。中国国内产业因受进口被调查产品的影响,产能和产量增长受到严重抑制,而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有较大的环氧氯丙烷生产能力和产量,具有较强的出口能力,中国一直是上述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以上国家具有向中国进一步低价出口被调查产品的可能性,中国国内产业损害有进一步加深的可能。
商务部对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实质损害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综合分析。有证据表明,调查期内随着环氧氯丙烷用途的不断拓展,中国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国内产业的生产能力暂时还不能全部满足市场需求,国内产业本应该处于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展时期。在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内产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应该处于良好状态,企业应该获得较好的利润和经营业绩。因原产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而且进口数量持续增长,使中国国内产业所占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产业亏损严重,企业经营困难,中国国内产业遭受到实质损害。
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方面,首先体现在被调查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中国国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大幅上升,所占国内市场份额趋于增长,导致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下降、现金流入量不足、库存大幅增长,产业相关指标恶化。2001年、2002年、2003年,中国国内进口被调查产品分别比上年增长41.37%、11.79%、50.10%,年均增长33.37%。2004年1-6月,进口被调查产品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9.09%。2003年和2004年1-6月,进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增长分别比上年和上年同期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增长高2.27个百分点和19.74个百分点,上述四国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绝对数量一直较大,而且呈逐年大幅增长趋势;2000-2003年,国内产业产能、产量和销量的年均增长分别比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年均增长低11.2个百分点、2.05个百分点和0.68个百分点。2004年1-6月,国内产业产能、产量和销量分别比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长低49.09个百分点、46.6个百分点和48.29个百分点。调查后期的2004年1~6月被调查产品所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为49.38%,比上年增长7.5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6.54个百分点,同期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市场份额比上年下降5.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9.14个百分点。被调查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严重挤占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导致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趋于下降。
其次,被调查产品的低价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因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较大,被调查产品的低价销售,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正常价格被严重压制,国内同类产品一直在低价位徘徊,导致国内产业一直严重亏损,投资收益率一直为负值,现金流入量不足和投融资能力减弱,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出现萎缩。2001年、2002年、2003年进口被调查产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25.26%、6.38%、增长33.59%,2003年比2000年下降6.52%,年均下降2.22%。2004年1~6月,因受被调查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被调查产品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13.48%。由于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国内低价销售,导致国内同类产品被迫降低价格销售。2001年、2002年、2003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24.08%、6.92%、增长29.61%,2003年比2000年下降8.41%,年均下降2.88%。2004年1~6月,因同类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17.58%。2000年至2003年国内同类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86%,比销售量的年均增长低3.83个百分点。2004年1~6月,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8.53%。虽然调查后期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有所上涨,但仍未获得合理的价格水平和销售收入,导致国内产业仍然处于亏损的困难局面。 商务部还对可能使中国国内产业遭受实质损害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初步证据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并非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中国国内需求状况,调查期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氧氯丙烷在环氧树脂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不断增长,国内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大幅上升,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国内环氧氯丙烷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37.65%,2004年1~6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9.35%,可见中国国内环氧氯丙烷强劲的市场需求给国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利影响;二是中国国内消费模式变化的影响,调查期内国内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模式没有变化,未发现有其他可替代环氧氯丙烷的产品出现,不可能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的出现导致中国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的萎缩;三是中国国内产业技术进步因素,中国国内产业是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两种生产工艺,与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工艺和方法完全一样,国内的生产装置多数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装置和技术水平与国外基本接近,不会给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四是原产于其他国家的进口产品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1~6月,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向中国国内大量出口被调查产品,其数量占中国国内同期该产品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97.49%、98.72%、89.63%、85.30%、89.09%,一直处于较高比例,原产于上述四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合计占中国国内该产品进口总量的绝大部分,而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量远远不及上述国家,不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的不利影响;五是国内外竞争状况的影响,中国国内产业的生产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技术,以及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强化企业管理,不断提升产业竞争能力,使国内同类产品的产能、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国内同类产品与被调查产品性能、用途和质量基本一致,国内外产品的正常竞争不会给中国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六是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出口的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国内出口的同类产品占当年产业总产量的比重低于1.56%,所占比重极小,不可能给中国国内产业造成不利影响;七是中国国内贸易政策的影响,中国国内未颁布限制该产业的贸易行为和其他相关政策,国内环氧氯丙烷产业不可能受到这类政策的负面影响;八是中国国内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设备运行正常,未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国内产业不可能受到这类不利因素的影响。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商务部初步裁定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环氧氯丙烷存在倾销,原产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环氧氯丙烷对中国国内环氧氯丙烷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责任编辑:一青) |
|
【查看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 |
|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
发表 对“
“环氧氯丙烷案”因果关系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