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供求 | 产品 | 企业 | 管理 | 论坛 | 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跨国公司全方位投资中国化工和石化业

2006-1-9 中国聚合物网
 
    跨国公司对中国石化业的投资涉及到石化业的方方面面,既涉及到工程建设领域,也涉及到工业气体领域和仓储辅助设施等各个领域。从1982年建立第一个化工合资企业到1995年底,中国批准兴建化工“三资”项目约7000余个,外商直接投资80多亿美元。近年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至2002年底,仅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菲纳埃尔夫、杜邦和拜尔6家公司,在华投资额已超过100亿美元。未来5年,这6家公司还将再投入125亿美元以上。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可靠的贸易伙伴和安全的投资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发展和中国加快吸引外资的步伐,对双方都起到了双赢和互动的效果。

  1、承包石化装置建设

  鲁姆斯公司投资中国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建设的第一套世界规模级乙烯装置(北京燕山石化公司)采用了鲁姆斯技术。此后,鲁姆斯在华实施了80多个项目。目前,中国乙烯的约60%和苯乙烯的60%均采用了鲁姆斯技术。鲁姆斯参与中国大型石化联合企业建设,包括中国石化燕山、扬子、上海和齐鲁石化公司以及中国石油独山子和抚顺石化公司。 

  鲁姆斯参与中国石化工业组建合资企业和技术联合体/开发联盟,最大的合作是与中国石化联合开发乙烯裂解炉和烯烃回收技术,鲁姆斯也与中国石油联手开发丙烯生产技术。中国石化已采用了12台联合开发的裂解炉,乙烯总能力达1200kt/a。 

  鲁姆斯承包的合作项目有:上海赛科石化公司乙烯和乙基苯/苯乙烯单体(EB/SM)装置,鲁姆斯设计的90KT/A乙烯装置将于2004年底投产,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同类装置,设计的500kt/a苯乙烯装置也为世界最大装置之一。鲁姆斯还为该乙烯联合装置设计丁二烯抽提和烯烃转化单元装置。赛科石化项目大部分设备在国内采购,但特种设备和大型压缩机、专用设备、裂解炉部件、换热器、大型机泵和塔器内件均需进口。 

  鲁姆斯现在中国已承包7个项目,包括扬子石化、齐鲁石化和独山子石化的乙烯装置扩建,以及上海石化增设裂解炉。这些乙烯装置(除独山子石化采用鲁姆斯SRT短停留时间裂解炉外)均采用鲁姆斯与中国石化技术公司设计的高选择性裂解炉。 

  2001年,雪佛龙-鲁姆斯公司向中国技术转让和设计了异构脱蜡装置,鲁姆斯还参与吉林石化公司乙基苯装置的160kt/a扩能改造,此外,中海油-壳牌石化公司建设的550kt/a乙基苯装置也将采用鲁姆斯技术。该公司还在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商洽,拟技术转让其Novolen PP技术。

  2、投资通用塑料工业 

  中国通用塑料需求不断增长,2001年五大通用塑料进口已突破千万吨,达到10920kt,比上午增加80.8%,创下进口量历史最高记录。五大通用塑料进口量分别为:PK(HDPE、LDPE、LLDPE)4110kt、PP2 106kt、PS 1368kt、PVC 1910kt、ABS1426kt。预计到2005年,五大通用塑料进口量将分别达到:PE6000kt、PP5000kt、PVC2000kt、PS1600kt、ABS1500kt。预计中国五大乙烯合资项目投产后,可新增PE2270kt、PS300kt、PP790kt,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为此,跨国公司继续投资中国通用塑料业。 

  巴斯夫公司在南京的扬巴苯乙烯公司拥有180kt/a PS装置,雪佛龙-菲利浦斯公司在张家港拥有130kt/a PS装置,Styron亚洲公司(陶氏化学和旭化成的合资企业)在张家港的120kt/a PS装置也已开工,继陶氏化学和巴斯夫之后的世界第三位PS生产商阿托菲纳公司将在南海石化联合企业兴建300kt/a PS装置。BP公司将在上海赛科石化联合企业兴建300kt/a PS装置。发泡聚苯乙烯(EPS)生产商He-Qiao化学品公司在中国东莞建设120kt/a EPS装置,定于2003年中期投产。 

  韩国LG化学公司在天津已拥有240kt/a PVC装置,又计划在2003年初将其生产能力提高到340kt/a,该公司的中期计划是在2005年在中国扩展到640kt/a规模。台塑集团也在宁波建设300kt/a PVC装置,定于2004年建成。LG化学公司加快扩建中国ABS项目,LG甬兴化学公司(LC和甬兴化学公司75/25的ABS合资企业)于2002年10月完成宁波75kt/aABS能力,使其总能力提高到225kt/a,LG计划到2004年底将使ABS能力再增加200kt/a,该项目原定2006年完成。奇美公司到2005年将使镇江125kt/a ABS装置能力翻番;韩国锦湖(Shinho)石化公司拟使其韩国安阳的50kt/a装置移至中国常州;台湾化学和纤维公司在宁波建设240kt/a ABS装置;台湾Taita化学公司计划在珠海建设50kt/a ABS装置。 

  中国聚氨酯制品产量2000年已增加到920kt,2005年将达到1070kt。预计2005年消费量将达到1400kt。中德美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共建异氰酸酯项目正在加快进行。投资10亿美元的一体化异氰酸酯综合生产装置包括三家独立的合资企业。一是年产160kt M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装置及其原料苯胺和硝基苯装置。由巴斯夫公司、亨斯迈公司、上海氯碱化工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化分公司合资建设。二是年产130kt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及其原料硝酸和二硝基甲苯生产装置。由巴斯夫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化分公司合资建设。三是由亨斯迈公司和上海氯碱化工公司合建一套MDI加工装置。装置建设可望2004年投产。拜尔聚氨酯(上海)子公司也将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投资12亿欧元独资建设380kt/a异氰酸酯装置,包括230kt/a MDI装置、150kt/a TDI装置,同时建设280kt/a聚醚多元醇装置。 

  台湾荣昌化学工业公司看好祖国大陆热塑性弹性体(TPE)市场,拟在江苏省丹阳投资1800万美元建设TPE装置,并计划在5年内挑战全球TPE龙头壳牌公司地位。

  3、投资工程塑料生产

  目前我国工程塑料自给率不足16%。2001年我国通用工程塑料消费量已达420kt,今后增幅将达10%。外商看好在华的工程塑料业投资。 

   中国聚碳酸酯(PC)总产量不足1kt,国内需求量高达70kt。拜尔投资4.5亿美元,参与上海漕泾聚碳酸酯项目建设,拜尔提供90%资金,上海氯碱化工股份公司持股10%。50kt/aPC装置将于2003年投产,2005年完成二期工程,生产能力达到100kt/a,并拟进一步扩增至200kt/a。 

  近年来,我国聚甲醛消费量迅速增加。预计2002年我国聚甲醛需求量达到110kt,2005年、2010年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50kt、200kt。鉴于国内现有装置技术水平低,经济指标落后,达不到规摸经济,日本宝理塑料公司、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和塞拉尼斯公司Ticona分公司将合作投资1.28亿美元在江苏省南通建设60kt/a聚甲醛装置,计划于2004年建成投产。杜邦公司和旭化成公司也在张家港联合投资聚甲醛合资项目,初期产量为20kt/a,并逐步增加到60kt/a,定于2004年投产。西班牙Formol Derivados公司将拟投资中国40kt/a聚甲醛项目。 

  中国是继日本之后亚洲第二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模制品材料市场,但中国大都依赖进口,中国需求年增长率高达10%,远高于世界3%增长率。三菱合成纤维公司和丸红株式会社在南通组建了80/2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合资企业,40kt/a装置将于2003年建成。 

  LG化学公司在广东投资1160万美元建设工程塑料掺混物装置,该装置将生产20kt/a掺混物,定于2003年3月投产。到2010年,将使该装置能力扩增至50kt/a,并计划于2010年在中国建设第二套50kt/a掺混物装置。三家主要的工程塑料生产商--GE塑料、杜邦和拜尔公司占据全球工程塑料掺混物大部分市场,到2010年,LG化学公司将在工程塑料掺混物市场中排名世界前三位,其工程塑料掺混物能力将从现在120kt/a扩增至400kt/a。在中国的新建装置将可满足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中国市场的需求,据中国工程塑料协会预测,到2005年,中国工程塑料掺混物需求量年增长率为15%,到2010年为10%。需求量将从2000年440kt/a增长到2010年1400kt/a。Schulman公司也投资740万美元在中国东莞建设独资的塑料掺混物装置,产品主要供应薄膜和包装用户,也服务于汽车市场。初期生产能力为18kt/a。

  4、投资化纤和原料市场 

  氨纶(也称Spendex纤维)是近年快速发展的高弹性合成纤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氨纶弹性纤维市场。未来5年中国氨纶将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跨国公司纷纷看好这一市场,加大氨纶及其原料聚四氢呋喃的投资力度。 

  旭化成公司将在杭州建设Spandex纤维新装置,初期能力为1.3kt/a,最终达到5kt/a。新装置将由杭州旭化成Spandex公司运作。这家新公司将于2003年4月开始生产,初期投资为2500万美元。

  韩国晓星公司在嘉兴合资建设4kt/a规模的氨纶厂,已于2001年底建成,生产、销售差别化氨纶,产品30%外销。2003年计划增产8kt/a,预定在2003年初投产,如果计划完成,晓星氨纶嘉兴公司将成为投资总额1.3亿美元、总生产能力12kt/a的中国最大的氨纶企业。 

  杜邦也在上海投运4kt/a氨纶装置,并计划在中国再建设7kt/a氨纶装置。 

  至今我国氨纶生产所需聚甲氢呋喃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巴斯夫公司已宣布将在上海漕泾化工区建设世界最大规模的四氢呋喃/聚四氢呋喃装置,聚四氢呋喃装置能力为60kt/a,四氢呋喃装置能力为80kt/a,拟于2004年投产。两套装置将为中国迅速发展的氨纶市场提供原料。 

  荷兰DSM公司和中国石化合约组建合资企业DSM南京化学公司(DNCC),DSM纤维中间体公司持股60%,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持股40%。DNCC收购南京化学工业公司60kt/a己内酰胺装置,该装置于1993年投产,采用DSM公司HPO技术。该合资企业将采用DSM公司最先进的HPO plus技术,使己内酰胺产量提高到140kt/a。中国是己内酰胺消费大国,2001年消费量达460kt,年均增长率约7%。

  BP公司在珠海的350kt/a PTA装置将于2003年初开工投产。BP也计划与中国石化在上海赛科石化联合企业中建设一套PTA装置。另外,吉玛公司在绍兴和仪征的两套聚酯短纤维装置将于2003年上半年建成。

  5、投资精细化学品领域 

  精细和专用化学品业的利润率大大高于其他石化业,中国有广阔的精细和专用化学品市场,外商继续加快投资。 

  世界著名的精细化学品生产商德固萨公司迄今已在中国投资4000万美元,其22个业务领域中已有16个进入中国市场。该公司正在筛选中国11个可能的地点(包括上海、无锡、南京)建设特种化学品联合企业。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聚合物化学分公司与韩国KeumJung公司在华组建有机过氧化物合资公司。该公司将在宁波建设过氧化物新装置,生产甲乙酮过氧化物、环己酮过氧化物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该装置定于2004年投产。另外,阿克苏公司在中国泰兴25kt/a单氯乙酸(MCAA)装置也已投产,装置采用阿克苏专有技术。泰兴装置的投产满足了国内需求。阿克苏公司是世界最大的MCAA生产商,MCAA用于生产羧甲基纤维素、农药、巯基乙酸和其他精细化学品。阿克苏在中国有15套生产装置,涉及该公司业务三大领域(化学品、涂料和医药)。14套装置为50/50的合资企业。

  伊斯曼化学公司与齐鲁石化公司组建合资企业齐鲁伊斯曼精细化工公司,将利用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135kt/a丁辛醇装置的副产品--异丁醛为原料,在淄博建设生产Texanol酯醇成膜助剂和TXIB(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增塑剂装置。该装置定于2003年投产。这是继伊斯曼与扬子石化兴建热熔胶用石油树脂项目之后,伊斯曼公司在华的又一投资举措。该合资装置建成后,伊斯曼公司上述两种产品的全球生产能力将提高20%。 

  三菱合成纤维公司对在中国生产二甲胺及其衍生物二甲基甲酰胺(DMF)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该公司将在常州与新亚化学集团公司合作于2004年生产25kt/a二甲胺装置和30kt/a DMF装置。巴斯夫公司也计划于2004年底在南京石化园区建成30kt/aDMF装置。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在中国有15套生产装置,涉及该公司业务三大领域(化学品、涂料和医药),14套装置为50/50合资装置,该公司在中国销售额已达3亿欧元。最近又在苏州中国涂料中心建设涂层树脂装置,将生产丙烯酸、醇酸和氨基树脂,计划2004年投产。另外,在泰兴的25 kt/a单氯乙酸(MCAA)装置也已投产,MCAA用于生产羧甲基纤维素、农药、巯基乙酸和其他精细化学品。

  6、参与工业气体生产与销售 

  中国工业气体总市场约为15亿美元,占世界市场4%-5%,并且仍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工业气体市场增长速度近14%,主要用户是石油化工、金属、玻璃制造业和电子工业。现在,全球所有的主要工业气体公司均已入驻中国。 

  BOC公司在中国已有16个合资企业和8个全资公司,拥有员工1800人,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在南京新建的合资企业是BOC迄今在中国的最大投资,BOC与扬子石化于2002年4月组建合资企业--南京BOC-YPC气体公司(BYG),BYG的客户包括扬子石化现有的装置和新建的扬巴一体化石化联合企业。到2004年,BYG将在第一阶段投资1亿美元,BOC收购扬子石化现有的三套空分资产,并另建空分装置,为当地市场生产2.6kt/d气态氧和2kt/d气态氮及液化产品。 

  Technip-Coflexip公司与扬巴石化公司(巴斯夫-中国石化合资企业)合约,将在南京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合成气装置。该装置将生产羰基合成气、CO和氢气,用作石化联合装置各下游用户原料,计划2004年建成。

  7、涉足石化仓储业 

  Vopak公司现在中国有三处终端设施,进一步拓展的主要项目之一是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区。Vopak在宁波63500m3终端设施中持有37.5%股份;在岚山与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合资的107800m3终端中,持股60%;在福建省202500m3厦门Paktank公司终端中持股40%。 

  Vopak已与上海化学工业区开发公司(SCIP)组建50/50合资企业,投资建设和运作225000m3工业化学品仓储设施,该终端占地50hm2,到2010年将扩大到700000m3。Vopak/SCIP终端有6个泊位,从5kt级到40kt级,并与内地用公路和铁路相连。除贮罐外,终端还有仓库和调合设施。该终端开发将分两个阶段实施,初期阶段建设225000m3工业贮罐设施,投资2.1亿美元,第二阶段总能力达460000m3,将再增加投资6000万美元。 

  目前中国化工和石化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实力正在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和合作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中国化工和石化业持续高速发展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春申)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
发表 对“ 跨国公司全方位投资中国化工和石化业 ”的评论. 标*号的为必填项目
您的姓名:
*
电子信箱:
评论内容:
*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