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投资化纤和原料市场
氨纶(也称Spendex纤维)是近年快速发展的高弹性合成纤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氨纶弹性纤维市场。未来5年中国氨纶将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跨国公司纷纷看好这一市场,加大氨纶及其原料聚四氢呋喃的投资力度。
旭化成公司将在杭州建设Spandex纤维新装置,初期能力为1.3kt/a,最终达到5kt/a。新装置将由杭州旭化成Spandex公司运作。这家新公司将于2003年4月开始生产,初期投资为2500万美元。
韩国晓星公司在嘉兴合资建设4kt/a规模的氨纶厂,已于2001年底建成,生产、销售差别化氨纶,产品30%外销。2003年计划增产8kt/a,预定在2003年初投产,如果计划完成,晓星氨纶嘉兴公司将成为投资总额1.3亿美元、总生产能力12kt/a的中国最大的氨纶企业。
杜邦也在上海投运4kt/a氨纶装置,并计划在中国再建设7kt/a氨纶装置。
至今我国氨纶生产所需聚甲氢呋喃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巴斯夫公司已宣布将在上海漕泾化工区建设世界最大规模的四氢呋喃/聚四氢呋喃装置,聚四氢呋喃装置能力为60kt/a,四氢呋喃装置能力为80kt/a,拟于2004年投产。两套装置将为中国迅速发展的氨纶市场提供原料。
荷兰DSM公司和中国石化合约组建合资企业DSM南京化学公司(DNCC),DSM纤维中间体公司持股60%,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持股40%。DNCC收购南京化学工业公司60kt/a己内酰胺装置,该装置于1993年投产,采用DSM公司HPO技术。该合资企业将采用DSM公司最先进的HPO plus技术,使己内酰胺产量提高到140kt/a。中国是己内酰胺消费大国,2001年消费量达460kt,年均增长率约7%。
BP公司在珠海的350kt/a PTA装置将于2003年初开工投产。BP也计划与中国石化在上海赛科石化联合企业中建设一套PTA装置。另外,吉玛公司在绍兴和仪征的两套聚酯短纤维装置将于2003年上半年建成。
5、投资精细化学品领域
精细和专用化学品业的利润率大大高于其他石化业,中国有广阔的精细和专用化学品市场,外商继续加快投资。
世界著名的精细化学品生产商德固萨公司迄今已在中国投资4000万美元,其22个业务领域中已有16个进入中国市场。该公司正在筛选中国11个可能的地点(包括上海、无锡、南京)建设特种化学品联合企业。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聚合物化学分公司与韩国KeumJung公司在华组建有机过氧化物合资公司。该公司将在宁波建设过氧化物新装置,生产甲乙酮过氧化物、环己酮过氧化物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该装置定于2004年投产。另外,阿克苏公司在中国泰兴25kt/a单氯乙酸(MCAA)装置也已投产,装置采用阿克苏专有技术。泰兴装置的投产满足了国内需求。阿克苏公司是世界最大的MCAA生产商,MCAA用于生产羧甲基纤维素、农药、巯基乙酸和其他精细化学品。阿克苏在中国有15套生产装置,涉及该公司业务三大领域(化学品、涂料和医药)。14套装置为50/50的合资企业。
伊斯曼化学公司与齐鲁石化公司组建合资企业齐鲁伊斯曼精细化工公司,将利用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135kt/a丁辛醇装置的副产品--异丁醛为原料,在淄博建设生产Texanol酯醇成膜助剂和TXIB(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增塑剂装置。该装置定于2003年投产。这是继伊斯曼与扬子石化兴建热熔胶用石油树脂项目之后,伊斯曼公司在华的又一投资举措。该合资装置建成后,伊斯曼公司上述两种产品的全球生产能力将提高20%。
三菱合成纤维公司对在中国生产二甲胺及其衍生物二甲基甲酰胺(DMF)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该公司将在常州与新亚化学集团公司合作于2004年生产25kt/a二甲胺装置和30kt/a DMF装置。巴斯夫公司也计划于2004年底在南京石化园区建成30kt/aDMF装置。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在中国有15套生产装置,涉及该公司业务三大领域(化学品、涂料和医药),14套装置为50/50合资装置,该公司在中国销售额已达3亿欧元。最近又在苏州中国涂料中心建设涂层树脂装置,将生产丙烯酸、醇酸和氨基树脂,计划2004年投产。另外,在泰兴的25 kt/a单氯乙酸(MCAA)装置也已投产,MCAA用于生产羧甲基纤维素、农药、巯基乙酸和其他精细化学品。
6、参与工业气体生产与销售
中国工业气体总市场约为15亿美元,占世界市场4%-5%,并且仍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工业气体市场增长速度近14%,主要用户是石油化工、金属、玻璃制造业和电子工业。现在,全球所有的主要工业气体公司均已入驻中国。
BOC公司在中国已有16个合资企业和8个全资公司,拥有员工1800人,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在南京新建的合资企业是BOC迄今在中国的最大投资,BOC与扬子石化于2002年4月组建合资企业--南京BOC-YPC气体公司(BYG),BYG的客户包括扬子石化现有的装置和新建的扬巴一体化石化联合企业。到2004年,BYG将在第一阶段投资1亿美元,BOC收购扬子石化现有的三套空分资产,并另建空分装置,为当地市场生产2.6kt/d气态氧和2kt/d气态氮及液化产品。
Technip-Coflexip公司与扬巴石化公司(巴斯夫-中国石化合资企业)合约,将在南京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合成气装置。该装置将生产羰基合成气、CO和氢气,用作石化联合装置各下游用户原料,计划2004年建成。
7、涉足石化仓储业
Vopak公司现在中国有三处终端设施,进一步拓展的主要项目之一是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区。Vopak在宁波63500m3终端设施中持有37.5%股份;在岚山与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合资的107800m3终端中,持股60%;在福建省202500m3厦门Paktank公司终端中持股40%。
Vopak已与上海化学工业区开发公司(SCIP)组建50/50合资企业,投资建设和运作225000m3工业化学品仓储设施,该终端占地50hm2,到2010年将扩大到700000m3。Vopak/SCIP终端有6个泊位,从5kt级到40kt级,并与内地用公路和铁路相连。除贮罐外,终端还有仓库和调合设施。该终端开发将分两个阶段实施,初期阶段建设225000m3工业贮罐设施,投资2.1亿美元,第二阶段总能力达460000m3,将再增加投资6000万美元。
目前中国化工和石化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实力正在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和合作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中国化工和石化业持续高速发展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