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汽车该加多少标号的汽油?这个再普通不过的问题,如今可能将成为全国2000万民用车主心中最大的疑问。
近来,在网络上盛传由于车主认识上的误区和我国石化行业与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的问题,导致"全国车主几乎全部用错油"。此文一出,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
然而,车主们在惊诧之余,并没有忘记去年11月份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上海大众状告石化企业使用MMT添加剂风波"。
一个是用油不匹配,将造成车辆慢性受损;一个是高标号汽油当中含有MMT,不仅可能堵塞汽车零部件,而且长期使用,会危害人体和环境。两个事件共同指向国内车主的用油安全。
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状况?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与车主在汽车用油认识上的误区有关,更与我国汽车制造业和石化行业的不协调发展有关。
据了解,我国石化工业发展的滞后,跟不上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是造成汽车用油安全问题的主因。据介绍,在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提高压缩比可以很快达到标准,甚至一步到位,而高标汽油的生产由于加工工艺和设备技术的局限,相对缓慢,一般炼油厂工艺更新的周期一般达5-10年,而且新建一套提高汽油标号的装置动辄需投资5亿-10亿元。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压缩比的提高与各类标号汽油的生产之间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而汽油标号与汽车的压缩比不相匹配,就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有关专家介绍说,压缩比就是活塞在汽缸运动中达到点火时的容积与整个汽缸容积之比。它是车主选用汽油的唯一标准。如果发动机是按93号汽油设计的,而车主用了9 0号汽油,发动机就会发生提前燃烧现象,进而产生瞬间的超高温和超高压,既会烧坏火花塞、汽缸等,又会产生无用功,导致汽车加速、爬坡无力。而要是使用97号油,就会出现"滞燃"现象,造成油料的浪费,如果长期使用,反而会缩短发动机寿命。
同时,一些炼油企业考虑到成本、技术等因素,将已在欧美逐渐淘汰的MMT添加剂加入高标号无铅汽油中,以改善汽油的抗爆性,提高辛烷值。然而,此举将大大缩短汽车的使用寿命。据悉,大众汽车搜集帕萨特汽车与催化转换装置有关的62个维修案例,其中54个就是由于MMT造成堵塞。大众集团中国研究开发部技术总监徐焕新说,当车运行5万-6 万公里时,因MMT的长期使用,将使其排放严重超标,同时用户维修成本会大幅增加。
有专家认为,导致我国大多数汽车报废的主要原因就是用油不当。据我国汽修专家魏俊强介绍,从目前全国用车用油的实际情况看,80%以上的车子都用错了油,60%的提前报废汽车是直接或间接因为用油问题造成的。
问题如此严重,然而却未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汽车厂商为了让这些问题不影响汽车销量,在销售时一直采取淡化压缩比指标的方法来转移消费者的视线。记者发现,人们在购买汽车时,销售人员往往将消费者的更多目光吸引到ABS系统、安全气囊、排量,甚至车载CD等附属功能上,而对汽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指标,譬如压缩比,却采取一带而过,或者只字不提的方式来误导消费者,所以给广大车主造成了压缩比对于汽车来说是一个无关轻重指标的印象。其实,按业内人士的话说,压缩比是一个代表汽车动力、节能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记者在翻阅了大量汽车使用说明书后亦发现,大多汽车厂商对选用汽油标号采取模棱两可的说明。例如,本田汽车说明书中注明:"选用91号以上汽油。"而在别克的说明书中,对此只字不提。能够在说明书中提及压缩比的汽车厂商,更是凤毛麟角。
"在这个问题上,国产车型会好一些。由于制造商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引进车型时,会考虑到油品与车型的搭配问题。而一些进口车,问题就更多了。"广州本田北京立水桥店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有些进口汽车商为了能使汽车尽快销售出去,往往采用人为调整火花塞点火时间等方式来掩盖这个问题。而采用这一方式的结果,就是一些进口车以惊人的油耗来避免因油标不搭配而带来的发动机损伤。这也正是部分进口车油耗惊人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种"坑人"行为,车主怎么办?法律界人士认为,车主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告厂商没有用,因为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要求石油公司改变现状,也是不现实的。"这位专业人士认为,因为更换一套炼油设施,石油公司往往要投资上亿元。这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大多数车主对此并不知情。盖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