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何再次调整成品油价
2006-5-25       中国聚合物网
        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高了国内成品油价格。而不到两个月前,成品油价格已经上调过一次。国家为何再次调整成品油价格?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回答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国家为什么再次提高成品油价格?

    今年3月26日国家调整了成品油价格,使国内成品油价格朝着理顺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此后,国际市场油价再次大幅攀升,近期在每桶70美元左右波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价差进一步拉大,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加剧,成品油供应趋紧,个别地区出现限供、断供现象。为保证市场供应,缩小国内外成品油价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国家再次提高了成品油价格。

  为什么国内油价要与国际市场接轨?

  保证国内石油供应必须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如果国内石油价格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那么这部分资源就进不来,国内石油供应就难以保证。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此外,建立节约型社会也要求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价格不合理是资源消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去年中石油、中石化盈利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什么还要提高成品油价格?

  保障石油供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挑战。中石油、中石化是国有控股企业,担负着保障国家石油供应的责任。国家在两家企业中持有股权分得的利润,主要用于再投入,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和增强石油供给能力。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用于油气勘探开发、新建炼油化工能力的资金逐年增加。2005年,两公司用于这部分的资金投入分别达1248亿元和466亿元。

  为了调节石油行业与非石油行业的利益关系,3月15日国务院决定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在原油价格上涨到每桶40美元以上时,将原油开采企业获得的一部分超额利润收缴中央财政。

  有观点认为石油涨价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公司的垄断造成的,如何看这个问题?

  我国石油行业是政府管制下不充分竞争的行业。石油开采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业以及陕西地方企业;石油炼制有中石油、中石化及部分地方炼油企业;石油销售环节,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负责批发,中石油、中石化及部分专项用户和社会加油站负责成品油零售。

  石油工业客观上需要规模经营。石油勘探是高风险领域,资金投入巨大;石油炼制需要一定规模,近来世界新建炼厂规模大都在1000万吨以上。为降低石油勘探开发的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石油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在向着大型化、超大型化发展。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国内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将逐步放开,国外大的石油公司将在我国投资建厂,从事石油生产、经营和流通业务,市场竞争程度会逐步增加。

  调整成品油价格为什么不听证?

  实行价格决策听证的商品和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重要的公用事业、重要的公益性服务和自然垄断经营的行业三类。一般来说,公共交通、邮政、电信,城市供水、供电、供热、燃气等价格与收费都可以列为听证项目。没有列入听证目录的商品价格可不举行听证。

  有网民反映,国家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仍征收养路费,实际上国内消费者承担的费用远高于国外,是这样么?

  征收养路费与成品油调价是两回事。我国油价中目前未包括道路修建和养护的费用,这是我国石油价格构成与国外不同之处。欧洲国家石油价格中包括燃油税(即用于道路建设和养护的专项税收),同时出于环保要求和抑制石油资源消费的目的,对汽、柴油消费课以重税,燃油税在零售价格中比重通常超过50%,高的达70%以上。目前英国汽油零售价折合人民币为每升12.8元;法国汽油零售价折合人民币为每升12元,均比我国汽油平均零售价高2倍左右。美国各种税收在零售价格中所占比重为20%左右,普通汽油价格为每升6.11元,比国内汽油平均价格高35%左右。我国还没有实行燃油税制度,即使考虑养路费负担因素,国内消费者负担也低于欧美国家。

(责任编辑:常青藤)
查看评论】【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发表 对“ 为何再次调整成品油价 ”的评论. 标 * 号的为必填项目
姓名: * 电子信箱:
请您注意: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
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任何评论,管理人员都有权保
留或删除其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发表的任何评论,本网
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
接受上述条款
评论内容: *
  推荐专场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剂 塑料机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橡胶助剂
热塑性弹性体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胶机械
橡胶制品 天然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特种纤维 纤维助剂
纤维成型加工设备 仪表
复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类
涂料类 油墨类
胶粘剂类 设备类
建筑材料 医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离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行业专用测试仪器
通用化学化工测试分析仪器
化学试剂 化工设备
无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
合作网站: 中国塑料技术网            中国流变网            中国化学仪器网             化学化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