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市场行情 >> 正文
年度报告:油价下探后寻求弱势平衡
2009-3-6 10:29:25 来源:长城期货
关键词:原油 燃料油 
  图13:全球主要原油消费国历年需求量(1985-2007)

图为全球主要原油消费国历年需求量走势图。(图片来源:BP,长城伟业期货信息研究中心)

  1、经济发展与原油价格互为因果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充足的能源,经济的低迷会减少石油的需求。从历次经济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和原油价格的相关性。
  图14:原油年均价走势图(1895-2007)

图为原油年均价走势图。(图片来源:BP,长城伟业期货信息研究中心)

  (1)1929~1933年集中爆发在美国和欧洲的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正式拉开了大危机的序幕,1930年全国陷入经济大萧条。这一场经济危机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石油需求的急剧减少。而另一方面石油产量猛增,其直接后果是油价的崩溃。1931年5月底降到每桶15美分。这对美国的石油产业以及大的打击。1934年底罗斯福和美国州政府携手控制原油产量、恢复油价的措施开始慢慢有了成效,美国经济也从这一年起开始复苏,随着石油需求的回升,油价也开始稳定。
  (2)上世纪70年代由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了抗议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欧佩克通过了一个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决议。石油禁运使原油及石油制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原油价格从战争爆发前的3美元/桶急升到1974年3月12美元/桶,上涨4倍。这次石油价格暴涨如同对消费者和企业同时增税,各国的消费和投资都出现收缩,世界经济步入衰退。
  1979年爆发伊朗革命,该国的石油出口受到破坏,从而引发了第二轮石油价格暴涨。石油输出国组织再次提高价格,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一度高达每桶35—40美元。与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一样,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出现了滞胀,1978-1980年所有工业化国家的通胀都大大加剧,同时产出的增长普遍放慢,失业率普遍上升。
  1982年第一季度非欧佩克国家产量首次超过欧佩克国家产量,削弱了欧佩克的定价权;以及高企的油价引起了石油需求量的下降,原油价格才开始慢慢回归理性,从30美元降至20美元又降至1986年的14美元。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