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发展 >> 正文

产业创新:以涤纶长丝为突破口

时间:2006-08-31
关键词:产业 创新 涤纶 长丝 突破口

    8月1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盛泽镇人民政府承办的“涤纶长丝产品开发及产业链合作会议”,在吴江盛泽召开。来自东华大学、化纤、印染、针织、家纺、服装等协会的专家、浙江恒逸、福建泉州海天轻纺、江苏波司登以及本地的盛虹、恒力等知名企业代表近150人,就涤纶长丝在各个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探讨。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十一五”开局之年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创新的重要举措。

    涤纶长丝 我国产量最大的化纤品种

    “十五”期间,在市场需求的拉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机制转变的带动下,我国聚酯涤纶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我国化纤产量由2000年694.16万吨增长至1629万吨,比2000年增长134%,年均增长18.5%,占世界化纤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0.5%提高到42.3%。2005年我国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3%,其中涤纶长丝产量791万吨,,占世界涤纶产量的50%以上,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30%。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为活跃、名符其实的涤纶长丝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竞争力显著提升。出口量快速增长,进口依存度逐步下降。2005年我国聚酯产品的直接出口实现了大幅增长,全年出口涤纶长丝、短纤及瓶级为主的聚酯切片共103.6万吨,同比增长164.3%,而全年进口聚酯产品至76.54万吨,减少26.8%,我国首次成为聚酯产品净出口国。

    国产化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化技术产能比例迅速提高、大型聚酯的产能比例提高、直接纺比例提高、企业的平均规模提高。生产和销费集中,产业布局向市场及沿海地区集中,民营企业在竞争格局中迅速崛起,行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差别化开发 优化行业结构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聚酯涤纶行业的快速趋同性发展也带来了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链发展不平衡;行业竞争加剧,装置开工率持续下降,企业效益下滑;原料发展滞后,高新原创技术滞后;各项法规标准尚待与国际接轨等影响行业良性发展的诸多问题。与美国、西欧、日本,以及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十五”的后二年,随着原料价格飞涨且振荡频繁、产能的快速增长,聚酯涤纶企业加工区间已被压缩至不合理的状态,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盈利更加困难。但这些矛盾和问题也为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化纤总量增长得到合理回归,投资从“十五”期间的高速增长逐步回落,投资方向得到调整,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投产的聚酯生产线都是03、04年签订合同,推迟建设或建成末投产的。目前在建的聚酯及涤纶长丝项目具有几个基本特点:

    ①聚酯配套产品为长丝;②现有聚酯及涤纶企业改扩建项目;③这些企业具有一定差别化开发基础和优势;④产品方案定位差别化,大线如吴江盛虹的20万吨直纺全消光、吴江恒力20万直纺超细旦、张家港欣欣4万吨直纺阳离子等,小线及切片纺更是复合纺、异截面等各种差别化品种。由此可见目前行业投资日趋理性,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今年上半年以来,行业效益大幅好转,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很大。

    规格多应用广 非常适合差别化开发

    由于涤纶长丝产品规格多,应用广泛,差异性大,非常适合差别化开发。涤纶长丝广泛应用于针织、家纺、产业等行业,需求十分广阔。但目前仍主要应用于中低档面料,高档及用于出口的面料、服装仍依赖进口。我国涤纶长丝产品在品种规格上不能满足需求,功能性产品比重低,复合功能性产品更少:产品指标虽然达到要求,但质量尤其是批间质量稳定性差,下游的可纺性和加工性能不如进口产品,在染整时易出现问题。

    虽然近年来聚酯及涤纶装置趋同性发展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也促使企业近年来加大技改力度,开发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十五”后二年,涤纶长丝企业纷纷开始在技术同质、产品同质的市场中寻求突破,开发出生产出直纺细旦超细旦、吸湿排汗、复合纺、抗紫外远红外等产品,·品种更加丰富,下游应用更加广泛,得到很好的市场反响,逐步替代进口。从05年下半年开始,涤纶长丝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而短纤维特别是直纺产品品种少,开发成本高,受棉花影响大,近年来经济效益差于长丝,使长丝在涤纶纤维中的比例不断提高。

    切片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具有自己的优势。由于聚酯工业国产化,大容量、高起点、低投入的熔体直接纺装置得到了快速发展,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直纺比例不断提高。大规模直纺生产线产量大,转换产品成本高,生产灵活性差,且技改费用高,开发差别化产品成本高。而切片纺生产灵活,开停工方便,具有小批量、市场反应快速的特色,特别是在开发差别化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在目前切片价格比较低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一些切片纺企业由于开发出了高附加值的差别化产品,还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与直接纺相比,切片纺相对投资高,但物耗、能耗高,单位加工成本高,产品质量特别是批间产品不够稳定,在常规产品方面与直接纺相对不具优势。但如果找好市场定位,开发出小批量、多品种、适合市场需求变化的产品,特别是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产业用涤长丝 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空间

    近年来伴随产业市场需求变化,我国产业用涤纶长丝得到较快增长,企业盈利水平相对高于民用丝。2005年我国涤纶工业丝企业近30家,产量约30万吨,但05年来竞争更加激烈,普通涤纶工业丝价格有所回落。早期建设的工业丝企业以进口技术及装备为主,近年来也实现了国产化。由于我国工业丝企业建设较晚,具有一定后发优势,一些工业丝企业如浙江海利德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产品大量出口,2005年涤纶工业丝出口约5万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涤纶工业丝领域及使用量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应对市场竞争 企业开发差别化产品热情很高

    涤纶长丝作为产量最高、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化纤品种,如何开发差别化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整个化纤工业的影响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于涤纶长丝产能增长快速,市场竞争残酷,涤纶长丝企业纷纷转产差别化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热情也很高,但目前产品种类仍然有限,产量也不高。当前差别化产品开发具有几个特点:

    1、差别化产品周期逐渐缩短。目前服装及面料风格流行周期越来越短,对纤维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人才、技术、信息流动也更加通畅,市场反馈迅速,任何一个产品只要出现,市场很快会有大量同类产品,从而失去高附加值,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应对市场。

    2、差别化开发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如吴江地区涤纶长丝企业以进口技术和装备为主,技术先进,投资大,单位加工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吴江地区也是纺织产业集群,以生产丝织及仿真丝产品为特色,为细旦丝提供了大量市场,也促进了吴江细旦涤纶长丝开发。桐乡地区从事化纤生产起步较早,早期生产线为小聚酯和切片纺,企业充分利用这部分产能,开发了规格齐全、小批量、快速反应市场的差别化产品,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3、直纺差别化开发有新的发展。
    虽然直接纺丝在差别化开发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但目前直纺企业也开发出一些具有特色的产品,比如细旦丝、超细旦、异型截面、吸温快干、全消光、大有光等,特别是细旦丝生产技术日趋成熟,产品质量稳定。目前采用直纺工艺长丝dfp可达0.3—0.5,短纤达0.5—0.8。

    4、差别化开发呈现多种风格的形态、性能及功能复合。
目前差别化纤维呈现多种形态、性能及功能复合的趋势,比如当前市场比较畅销的三叶异型大有光纤维、扁平超细纤维、全消光海岛超细纤维、导电海岛纤维、异型截面涤锦复合超细纤维、低熔点皮芯复合纤维、防紫外线吸湿快干纤维等,满足更多层次的需求。

    差别化开发 要走产学研、上下游结合之路

    1、我国差别化纤维开发品种规格不丰富、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功能性产品比例低、多种复合功能产品更少,在整体水平、质量和数量上与美国、西欧、日本,以及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日本从70年代起就开始纤维的差别化开发,产品门类齐全,附加值高。目前我国涤纶长丝尚待进一步开发的产品很多。

    2、差别化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局限于产品开发,更要注重市场化、工程化,要求产学研结合、上下游结合,并以最终产品为根本目标,此外相关辅料及添加剂、油剂的系列配套开发工作也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国纺织化纤一体化开发体系尚不健全,急待完善。

    3、找准市场定位。涤纶长丝应用非常广泛,差别化的方向也很多,但对企业来说,不仅要求产量,更要求质量和效益。企业必须结合自己的技术和装备特点,摸清市场需求,开发出具有企业特点和优势的产品,实现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影响企业差别化开发的原因除了技术、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目前差别化纤维与后道产品开发结合不力,一方面市场需求小,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另一方面下游对纤维的需求也不能及时满足。因此必须建立上下游合作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合作,从纤维、织造、染整多方面进行协作,才能在纺织产业链中生产出市场反应迅速,高附加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