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发展 >> 正文

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

时间:2009-06-15
关键词: 来源:合成树脂及塑料

高吸油树脂为具有三维网状化学交联结构及一定微孔结构的树脂,其微观形态特征是适度交联.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吸油材料的新型高分子材料。通过树脂分子内的亲油基链段和油分子间产生的范德华力可实现吸油作用[1]。这种树脂具有吸油能力强和保油性好、可吸油种类多、热稳定性好、回收方便等特点,可用于治理各类油污染,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用途,还能用作各种基材及油污过滤性材料、橡胶改进剂等,也可应用于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领域[2-7]

合成吸油树脂的常用方法是悬浮聚合法。依单体不同,可分为丙烯酸酯系和烯烃类树脂两类。丙烯酸酯系所用单体一般为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长链烷基酯.其烷基链有420个碳原子。朱斌等[8]用含816个碳的丙烯酸酯作单体,考察了碳原子数对高吸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原子数在1216个时,树脂的吸油性能相对较好。

本工作以长链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为软单体,短链烷基酯[丙烯酸正丁酯(n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DA)等为交联剂,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出具有较高吸油倍率的吸油树脂。吸甲苯倍率最高可达15.98 gg,吸柴油倍率可达8.57 g/g

 

3结论

    a)MMA为硬单体,SMA为软单体,BPO为引发剂,PEGDA为交联剂,PVA为分散剂,合成了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吸甲苯倍率最高可达15.98 g/g,吸柴油倍率可达8.57 g/g

  b)当分散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3%,所得树脂吸油性能最好。

 

4参考文献

[1] 陆晶晶,周美华. 吸油材料的发展[J].东华大学学报,2002 (1): 126-130.

[2] 蔺海兰,廖建和,廖双泉,等. 丙烯酸酯系共聚物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弹性体,200616(5): 34-39.

[3] 费晓峰,张季爽. 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1998(1): 13-15.

[4] 温和瑞,朱建飞. 吸油材料及其应用[J]. 江苏化工,199826(3): 43-44.

[5] 黄歧善,黄志明. 高吸油树脂的结构和特性[J]. 合成树脂及塑料,199613(4): 55-56.

[6] 郭卫红,汪济奎. K-树脂的性能、加工及应用[J]. 化工时刊,19948(2): 14-16.

[7] 崔小明,苗敏. 高吸油性树脂[J]. 化工时刊,199711(4): 14-16.

[8] 朱斌,张兵,生辉. 快速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吸油性能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12): 100-105.

[9] 李建颖. 高吸水与高吸油性树脂[M]. 北京:化学丁业出版社,2005: 41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