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发展 >> 正文

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体系研究进展 I.主催化剂组分

时间:2005-05-12
关键词:烯烃 配位聚合 催化剂 体系 研究 进展 催化剂 组分 来源:合成树脂及塑料,2005,22(2),75-79

陈商涛1 吕占霞l,2 吕英莹1 吴春红2 胡友良1 李杨2
(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中心工程塑料实验室,北京,100080;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研究院,北京。102500)

        摘要:从构成催化剂体系的金属中心原子出发,介绍了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体系的主催化剂组分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动态,重点讨论了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发展过程中典型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催化聚合性能.包括典型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其中,以第1VB族过渡金属为中心的催化剂种类和数量最多,占据了整个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绝大部分,并且对我国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方向提出了建议。

        聚烯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份额的合成材料。据统计,到2003年底为止,世界聚烯烃的总产量已经超过100 Mt,其中聚乙烯(PE)的产量已达到60 Mt,聚丙烯fPPl的产量已接近40 Mt[1]。聚烯烃工业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催化剂。聚烯烃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聚烯烃工业飞速发展。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决定着聚烯烃产品的微观和宏观结构及它们的力学性能。每一类新型催化剂体系的研制成功,都会带来新的聚合工艺和新的聚烯烃产品。研究和总结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对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金属原子为中心,从主催化剂组分的角度评述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开发进展。

论文来源:合成树脂及塑料,2005,22(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