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塑料 >> 市场行情 >> 正文
谁将是聚烯烃市场的救世主?
2009-9-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聚烯烃 地膜 功能膜

    本周的中国聚烯烃市场可谓是“惨淡”。似乎遍寻不着一点沾边的利好消息,贸易商挨“夹板”:左手边是新装置投产未来产量扩大、石化有库存压力、塑料社会库存爆满,下游“不买跌”观望不肯拿货,以及去年暴跌的伤疤和恐惧阴影;右手边则是外商报盘坚持不下,石化企业屏气不降价。
    目前,由于无论进口还是国产货进货成本与售价倒挂严重:前期接的外盘早已亏损50-100美元/吨,而国产货出厂挂牌价格与贸易商售价也倒挂400元/吨左右。亏损已持续2周。
    谁将是聚烯烃市场的救世主?还是如此行情持续下去?小编就将被市场各方寄予期望的众多畅想一一拎出来说说。
    1 成本支撑论
    原料成本:单体价格逐渐被市场理解为供应商涨价的法宝理由。显然,从这两个月的价格走势看,聚丙烯的中国价格及外盘价格并未能跟随上涨的丙烯单体,小幅缓跌的乙烯也并未能阻止聚乙烯的大幅下挫。成本的支撑论几乎只能在生产商已毫无利润甚至亏本的时候发挥作用,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减产从而影响供应。
    2 石化垄断力量说
    由于国内的国产资源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供应,还有部分合资企业。市场虽谈不上垄断,但也算是非充分竞争状态。
    石化企业的销售状态一直较为强势,虽然已连续4个月月末面临清库压力,但总能通过将压力转嫁至分销商手中,并于每月初成功提价挂牌,提振市场人心。但9月初,由于市场进入下行通道,石化虽然尝试再次实行定价方案,但最终以全面挂牌告终。
    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石化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对于分销商的控制力和较大的市场份额去掌控下跌局面;而另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若下跌势不可挡,石化企业的果断降价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理性回调后反弹的基础。由此看来,石化企业的举动确实对市场走势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外盘支撑论
    从已到港的现货以及未到港的船货成本看,LLDPE的主流成本应该在1170-1320美元/吨,HDPE薄膜成本在1220-1300美元/吨,中空注塑成本在1120-1230美元/吨区间内。但由于货物已在市场多番流通,在未进入下游工厂库存之前,成本可能持续攀升。根据9月4日的市场价格计算,市场售价基本已靠近成本区间的低端,即高位成交的货物已亏损较多。由此可见,高昂的采购成本并为对市场产生有力支撑。
    虽然,国外装置的故障或计划检修一直不绝于耳,但进口总数在09年并未见到有明显减少,从来源国看,进口供应量也只是此消彼长而已。值得关注的是,从9月装船的外盘货物的成交情况看,销售持续时间较1-8月明显拉长,且欧美远洋货的数量有明显的减少。不久前,又爆出沙特、伊朗、印度等装置不稳定等消息,同时欧美、东南亚市场好于中国,可分流掉一部分货物。但俗话说得好:远水救不了近火,8-10月的进口数量除近洋货外,已基本成定局,预计8-10月PE进口量可能出现微幅减少,可是总数依然会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幅。
    4 宏观带动论/负负得正论
    这两种理论看起来似乎偏向哲学性质的观点。
    纵观大宗品市场的近期状况,大多与塑料如出一辙。如上半年的行情所暗示,如今的大宗品走势越来越接近,受宏观经济气氛影响。而国内的下游需求也似乎走出了对照“原油、期货、股市”等金融产品走势的规律。大多时候,股市的暴跌会引发下游观望,原油的暴涨也会促使下游的采购。
    那么资金、投机导向的原油和期货是否能给大宗品之一的聚烯烃产生带动作用呢?实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从8月初至今一个月的时间,期货价格涨幅达1000元/吨,同时跌幅也达1600元/吨左右,由此看来,期货资金的力量给现货带来的是短暂的狂热和狂热后的巨大风险,而无法给与现货市场实实在在的支撑。
    另有一波市场参与者则持“负负得正”观点,认为当利空显现,所有人都悲观的时候市场容易在人们的恐惧中迅速触底,相当符合“物极必反”的哲学理念,这种假想还需要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因此背后需要作大量的市场信息收集工作后方可降低类似赌博风格的风险。
    5 下游旺季论
    部分业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金九银十是历年下游生产的旺季,农膜、圣诞礼品等旺季开始,采购需求量上应该会有个增量。截至本周末,农膜除华北地区的日光膜生产还尚可外,其他地膜、功能膜能开工均未如期提升。而圣诞礼品生产行业给媒体透露了一个令人失望的数字,由于国外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妖魔化,以及缺乏创新,加上欧美民众消费缩减,09年订单数量锐减。而下游工厂则纷纷透露,采购的奏很大程度还是依赖订单价格,而同时考虑到原料库存的控制和尽量降低成本。那么,09年的9月10月将是如何一番场景?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总言:
    回到目前的聚烯烃市场,随着近三周的成交僵持,利空消息十分明朗。此时,市场买卖双方之间正上演一场微妙的心理战。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