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十二五”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重点
2010-9-6 来源:中化新网
关键词:聚乙烯 聚丙烯 乙二醇 聚苯乙烯 ABS 合成橡胶

  “十二五”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等新形势,全行业需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目前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的主要特点

  1.1 全行业进入产业转型期改革开放以来,包括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内的原材料工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主要产品都已经达到很大的规模,多种产品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位.在国际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所处工业化阶段,以及由工业化阶段所决定的需求、供给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变化。从目前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根据国际经验.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阶段性变化,原材料工业的内部结构特征也将相应发生变化,主要是传统产业比重下降,而高端和新型产业将得到较快发展。这期间将成为我国原材料工业调整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鼋求.也要为应对未来需求升级和产能过剩进行战略性调整。在这个转型时期,石化工业结构调整仍需进一步加快,以适应国内相关行业产业升级对石化产品提出的更高需求。
  1.2 石化产品结构性短缺现象仍将持续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多年迅速发展,大多数产品产能快速增加,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在传统大宗石化产品领域.结构性短缺主要体现为:产品总产能已超过国内市场需求量.但与此同时装置开工负荷较低,仍有大量产品进口,如2009年我国有甲醇产能2200万t/a,(不包括联醇)装置开工负荷仅50%.而同期甲醇进口量达到529万t;聚乙烯和聚丙烯、乙二醇、聚苯乙烯、ABS、合成橡胶等石化下游产品2009年的进口量均超过2008年:其中竞争力不强的因素较突出。在下游新型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学品领域,结构性短缺主要体现为:高端品种短缺,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进口依赖程度高,部分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目前尚处于空白。
  石化产品结构性短缺是行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具体体现。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原料供应受到多重制约,行业集中度仍然俯低,落后产能仍占有较大比重,产业竞争力不强;部分行业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引导,产业盲目发展,产能过剩严重:产业布局仍存在原料与生产分割、产品与市场分割等不合理之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校弱,很多科研成果难以实现生产应用,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等。
  1.3 资源短缺长期制约产业发展我国原油资源短缺,人均占有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并且产量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提升。随着国内炼油能力的快速提高,以及交通运输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油缺口逐年扩大。2009年我国原油缺口高达2.1亿t,预计2015年将进一步达到2.62亿t.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5%,同时还将面临着国际原油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原油资源的短缺,不仅对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制约,而且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受轻烃资源限制,国内乙烯裂解原料以石脑油为主,与中东以乙烷为主的原料路线相比竞争力较弱。而且,我国原油重质化趋势明显,化工轻油收率有限,还要考虑油品、乙烯与芳烃之间的平衡,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乙烯工业总体竞争力和发展规模,进而影响到了下游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的生产成本和竞争力。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价格不断上涨。根据我国天然气利用政策和天然气的价格,天然气的化工利用已受到制约。并且,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远离化肥消费市场;东部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价格偏高,生产化肥经济性较差。
  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资源,煤炭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储量丰富,煤种齐全。同时,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差异较大,主要特点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发展煤化工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但煤化工生产普遍具有耗水量大的特点,而我国水资源缺乏.并且和煤炭资源呈现明显的“逆向分布”——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煤炭资源则主要分布在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制约因素。
  1.4 全社会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大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升级,能源、重化工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基本工业产品需求量激增,钢铁、冶金、石化、建材、机械制造等重型工业行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重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很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土壤污染面积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此外,我国还面临着CO2等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在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亟需转变。这是对包括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内的多个工业行业提出的重大课题。近几年,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度日益上升,给石油和化学工业带来了很大压力。
  1.5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不足近些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科技创新不断取得进展,但仍然存在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科技投入少的问题。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实际研发经费,低的只占企业营业额的0.5%,高的也只有0.8%;进驻科技园区的小企业,研发经费能达到1.9%.其它小企业只有0.63%。而发达国家的企业研发经费占企业营业额平均为3%,高技术企业为5%.甚至10%以上。
  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科技创新具有系统复杂、资金投入大、周期长等一系列自身特点.因此目前我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系统使用的技术大多数仍处于追随和仿制阶段,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媲如,在成套技术方面,许多先进技术仍需要系统地进行集成和优化;已经国产化成功的大型设备,在质量和运行稳定性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开发方面,相当一部分尚停留在小试或中试的水平上,尤其在中下游产品领域,产业化推进速度较慢:在节能减排方面,许多先进技术,如节能节水技术、过程耦合技术、智能化模拟技术、污水零排放技术等,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国外普遍采用的先进控制技术(APC),在我国还处于试点和局部推广应用阶段,限制了高水平装置优化操作运行。

  2 “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思路

  1)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落实《石化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有关要求,按照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战略部署,充分利用我国制造业做大做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石化产品内需扩大的机遇,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以满足内需为主导,以保持全行业平稳增长、增强行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保障国内有效供给、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节能减排为工作重心,以淘汰落后产能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到2015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将更趋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将更加科学,产业发展后劲和风险应对能力大幅度增强,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
  2)石油和化学工业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从发展基础化工原料向发展高新化工品方向转变,从以规模化人手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产品方向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支持发展与现代技术发展联系紧密,市场发展较快,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有明显带动作用的行业,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到“十二五”末.使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有效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行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水平进一步提升.空间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自主创新水平和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实力显着增强。通过5-7年的努力,实现我国由石化工业大国到石化工业强国转变。
  3)全行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总产值、利润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虽比“十一五”期间全行业超过20%的增速有所降低.但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增长质量显着提高,由过去扩展外延式的单纯产能扩张转变为充实内涵式的增长。到2015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6.5万亿元增长到12万亿元。届时,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总产值将占世界总量的30%左右。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