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欧债危机再起风云 化工全线疲软走低
2011-10-2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目前市场 原料价格 化工市场

    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先后有希腊、意大利等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葡萄牙、爱尔兰、法国也受到警告。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又将危机推上了又一轮高潮,欧洲、亚洲、美洲等国家纷纷响应,世界上80多个国家240多个城市,上演着“占领”运动,表达着由经济问题带来的不满。希腊的全国大罢工另欧洲的形式雪上加霜。

    目前的欧债危机的影响程度绝不亚于3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如果继续蔓延开来,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起因是次贷危机,而这次是已持续了一年半之久的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正在走向恶化。如处理不当,全球经济“二次衰退”一触即发。

    在金融前景不明朗的前夜,世界经济也跟着走弱,各大行业都都放佛提前入冬一般。各类原油期货现货价格在大幅回落后出现反弹。笔者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经济放缓等负面因素依然压制石油价格大幅反弹,但由于美国原油库存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加之近期欧佩克减产的可能性不大,基本面仍能对油价形成一定支撑。预计原油价格将继续承压,但下行空间有限。

    原油的下行使得一些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出现了低迷迹象。原料价格下滑导致化工品成本下降,表面上看是件好事,但前提是化工售价不变。事实上,由于经济低迷,下游需求减小,化工品售价随之下滑。9月初,化工市场的上游产品价格大多上涨,但基础化学品、橡塑产品等石化中下游品种价格则涨跌参半,仍处于8月的微幅调整通道。当时市场对于“金九”行情比较期待,希望9月中旬化工市场能够有所好转。但最终的情况是:化工市场跌多涨少,“金九”行情没有出现。为应对需求下滑的情况,不少企业采用限产、检修等手段减少市场供应量。

    化工行业中不少子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当价格上涨、需求旺盛时,市场往往忽略了产能过剩,相关公司也加码投资。但在行业不景气时,产能过剩导致开工率偏低和亏损的情况突出。

    目前市场的观望期后无比浓重,成交量也大幅度萎缩。虽然2011年前三季度化工品的统计运行景气指数有小幅上升,1-7月华东化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97%,华丽丽的数据看上去非常完美,但是欧债的风波已经影响到了全球。10月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化工品跌势惨淡的情况下,欧洲债务危机前景不明,国内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在利空消息频现的情况下,市场悲观情绪再次重燃,国庆长假之后国内多数产品延续了震荡向下趋势,烯烃、芳烃、增塑剂及塑料产品继续受压制,市场交投清淡。在全球经济环境疲弱、国内通胀压力较大的双重压力下,大宗化工品近期或继续走弱寻底。

    此外,节后国内苯酚、丙酮、环己酮市场也跌势不止,石化厂家频频下调出厂报价,预期后市难有改观,维持弱势下行。其中,丙酮市场场内可售现货量逐渐增加;环己酮市场延续低迷,部分厂家实际出货价格明稳暗降,而下游己内酰胺和己二酸市场需求亦难有利好消息传出。十月第二周国内化工市场呈现跌多涨少的局面。化工行业受大环境影响,银十已基本无望,2011年最后两月也不能有太乐观的表现。国内化工市场表现出几大特点:化工产品整体进入下滑通道,且下滑幅度较前期大大增加;“原料爷”时代彻底终结,国庆节假期后,国内化工市场一改上半年由成本推动整条产业链价格上行的态势,原料方已失去了话语权;“需求”成为当前主导市场走向的最重要因素,在当前石化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处于产业链末端的环节采购更加谨慎,市场走势完全把控于手中。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