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橡胶 >> 行业动态 >> 正文
西双版纳的橡胶困境:单一作物种植将破坏生态
2011-8-4 来源:橡胶技术网
关键词:橡胶困境 天然橡胶种植

    云南的橡胶种植破坏了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但珍妮特 斯特金认为,如果只是归咎于农户并不能解决问题。

    近几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终于开始意识到单一的橡胶种植对环境的巨大破坏性影响。已经得到确认的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流失和区域性气候变化(西双版纳正变得越来越干热)等。在景洪市的澜沧江大桥上树着一个极为醒目的牌子,标示着西双版纳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地位。但这一切是否都将随着橡胶的热潮而终结。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双版纳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种植区。而八十年代初人民公社制度取消,实施土地包产到户之后,当地官员就鼓励少数民族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橡胶,于是就有了如今西双版纳“放眼到处皆胶林”的景象。两年前,经政府批准, 中国科学院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XTBG)提出了多项计划,敦促少数民族农户“退胶还林”。但是,由于2003年以来世界橡胶价格一路猛涨,农民家庭收入迅速增加,他们对这些会让自己的收入大打折扣的计划并不感冒。

    这个问题并不好解决,因为它面临着当地农民生计和环境恢复的直接对立。这个深陷困境的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的探究,包括西双版纳橡胶种植的历史、少数民族农民在橡胶生产中的角色,以及当年鼓励农民种植橡胶的国家运动等。同时这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环境恢复计划的目标是小型农户,而非国有橡胶林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西方对新中国实行贸易禁运,为了满足抗美援朝战争和工业化建设计划的需要,中国领导人决心要实现关键商品的自给自足,其中就包括橡胶。当时,西双版纳与海南一起被选定为橡胶的生产地,尽管那里的气候并非最适宜橡胶生长的热带气候。经过反复试验,西双版纳橡胶的种植成功被视为一项科学上的“奇迹”,也是革命热情的证明。

    当时的目标是在西双版纳种植100万棵橡胶树。六十年代,大型的国有橡胶林场从全国各地招来了大批汉族工人,而当地少数民族农民被认为不适合从事这种类似工厂化的工作。七十年代,又有大批城市青年被送到西双版纳接受“再教育”,工作就是开垦土地,扩大橡胶种植。XTBG的植物学家,当时国有林场的开垦清除了大片的低地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森林,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快速衰退。

    八十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当地政府鼓励农民在陡峭的坡地上种植橡胶。他们认为种橡胶是一举两得,既可以满足中国快速工业化经济对天然橡胶的需要,又可以提高农民的家庭收入。直到九十年代,国家一直对橡胶价格进行补贴,为农民提供了虽然不多但非常稳定的收入。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王)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