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意义:首次进入了美国腹地进行资源开发
成功因素:页岩气的开发呼应了美国能源政策大趋势
选择时机:债务危机下,相对缺钱的欧美国家和企业现在需要中国的资金支持其能源开发
新年伊始,中国石油央企就在“走出去”过程中再下一城。1月4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下称“中石化”)新闻发言人黄文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确认,旗下全资子公司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美国Devon Energy Corp.(下称“德文能源”)签署了协议,将以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德文能源在美国的部分页岩气资源。
“这是中石化第一个实质性进入美国资源市场的项目。”黄文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中石化选择该项目既是因为该地区的资源拥有很好的前景,也有出于未来参与更多非常规资源开发的战略考量。”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相较于其他收购,该收购的特别意义在于“进入了美国腹地进行资源开发”,“这或许是一个信号,从微观层面看,这意味着在2012年,‘三桶油’仍将坚定地在海外进行油气资源的布局;从宏观层面看,在欧美国家深受债务危机影响下,抛开国际油价的因素,目前也确实是中国能源企业进行资源收购的好时机”。
获取经验及技术
据悉,本次交易将以30%的现金及70%的递延款方式进行,“递延款用于支付德文公司所持有权益对应的开发成本”。根据计划,该交易预计将于“当季完成”,并将在2014年年底前支付完成递延款。另据《华尔街日报》昨日报道,“两家公司预计年底前将在上述5处油气田钻探125口毛井。”
“德文能源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方面是一家优秀企业,能为中石化在美国的页岩气开发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等。”黄文生告诉记者,“同时,这5个页岩气区块的资源开发前景被业界看好。这是中石化选择与德文能源合作、在该区域开发的重要原因。”
林伯强补充到,相较于其他国家,美国的页岩气资源在开发环境、市场机制运用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础,“这不可能不被中石化视而不见”。
“破冰”美国市场
黄文生特意对记者强调,与此前相比,“这是中石化在美国第一个实质性资源开发项目”,是“基于中石化的战略考量”,非“冲动之举”。
而让能源专家感到高兴的同样是能在美国市场“破冰”,并进行较为深度的市场开发。“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石油央企在美国直接进行油气资源开发的难度往往会大很多。”一位能源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典型的例子就在2005年,当时中海油在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中遭遇的挫折。
记者查阅资料也发现,仅就近几年的情况而言,中石化虽屡屡在海外布局,却很少触及美国市场,更多的则是与美国企业合作竞标相关的油气项目。中石油和中海油亦是如此。
“选好不如选巧。”林伯强分析,“选择在页岩气领域开发,也对应了美国能源政策的大趋势。自然,在收购时的阻扰就会小一些。”据了解,美国2005年就开始了“页岩气革命”,意欲摆脱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优化美国的能源结构。
欧债助力收购?
在林伯强看来,中石化能相对顺利地进入美国市场开发资源也说明,“在债务危机影响下,相对缺钱的欧美国家和企业现在需要中国的资金支持其能源开发。从这个角度说,现在仍是资源并购的良好时机”。
专家也曾告诉记者,当“经济差、油价低”之时,就是资源收购的良机。“目前的油价并不低,但在债务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环境相对较差。”林伯强认为。
记者发现,一些欧洲国家已开始向中国央企出售能源资产。日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就以27亿欧元购买了葡萄牙一家主要电力企业——葡萄牙电力公司。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交易被视为开启了负债累累的欧元区经济体向中国出售资产的先河”。
而去年11月11日,中石化已在葡萄牙市场与该国的Galp能源公司签署股权认购协议,“通过认购增发股份和债权的方式,获得Galp巴西公司及对应的荷兰服务公司30%的股权”。
“当然,面对收购良机时,另一个难题是如何保证企业在收购过程中的利益,并避免在后续的投入和开发中出现亏损。”林伯强说,“不过,长期而言,此时在海外进行资源布局并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