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三聚氰胺企业步入史上最冷“冬季”
2012-3-1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三聚氰胺企业 中原大化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但国内三聚氰胺生产企业非但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暖意,反而正在步入史上最寒冷的“冬季”。这是记者近日采访时最切深的感受。同时,残酷的现实也正在倒逼三聚氰胺生产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节能降耗、压缩成本等,以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目前,常压法三聚氰胺出厂价仅7600元(吨价,下同),尿素出厂价高达2200元。而每生产销售1吨三聚氰胺,企业至少要亏损600元。”3月9日,山西丰荷三聚氰胺有限公司销售处处长翟立功情绪低落地告诉记者。他说,今年以来,三聚氰胺企业成本倒挂明显,按目前的市场行情,只有那些联产纯碱的三聚氰胺企业尚可借助联产的效益获得微利,其余企业则全部亏损,行业开工率仅50%。

    “我们的三聚氰胺装置春节前就停了,具体什么时候启动,尚难以确定。”中原大化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郭全普的话印证了翟立功的说法。

    据郭全普介绍,国内目前生产三聚氰胺的主要工艺有两种,一种是欧技工艺(即通常所说的高压法);另一种是北京烨晶科技公司的气相淬冷工艺(也叫常压法)。虽然高压法产品品质优良,装置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环保性也优于常压法。但由于其投资大(相同规模装置投资额是常压法的2倍多),单位产品动力消耗高(较常压法多消耗蒸汽6吨),导致高压法综合成本比常压法高1000元左右。在常压法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高压法企业亏损得更加严重。

    “三聚氰胺企业的困境是无序扩张、下游需求放缓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四川金圣赛瑞化工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端阳痛心地告诉记者。

    他说,2007~2010年,受下游房地产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影响,国内三聚氰胺市场走出了量价齐升的牛市行情。加上当时国内尿素因产能过剩价格难以扬升,使得三聚氰胺企业利润丰厚,也刺激了新、改、扩项目的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2年,全国新增三聚氰胺企业13家,产能达45万吨;另有28万吨新增产能将于2013年释放。也就是说,2011~2013年3年间,我国年均增加三聚氰胺产能24.3万吨,增幅23.3%。

    然而,2010年国内三聚氰胺的需求量已减少。2011年,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欧盟对我国出口三聚氰胺实施反倾销制裁以及全球经济复苏迟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三聚氰胺出口量减少,国内需求增长乏力,全年三聚氰胺总产量比上年仅增长5%。今年,由于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仍未消除,其他国家经济预计很难大幅增长。因此,预计今年国内三聚氰胺需求增长为2%~3%,达历史冰点。不仅如此,由于俄罗斯5万吨/年天然气制尿素联产三聚氰胺项目,卡塔尔、特立尼达和哥巴多各6万吨/年天然气制尿素联产三聚氰胺项目的产能今年将全部释放,其低廉的成本不仅有可能取代欧洲三聚氰胺企业,也可能抢夺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遏制国内三聚氰胺出口,使国内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那些万吨以下规模的小企业或能耗较高的装置也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这种残酷的现实倒逼我们采取一切措施,进行节能降耗、压缩成本。”翟立功和郭全普向记者表达企业的应对之策。

    据翟立功介绍,丰荷公司将通过优化工艺、提升装置运行质量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