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与油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涂料与油墨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国氯化法钛白粉路漫漫 突破技术需“抱团”
2016-2-2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点击
关键词:钛白粉  指标

  钛白粉(tio2)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化纤、油墨等领域。其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GDP增加)密切相关,其消耗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目前全球最优质最白的颜料且无法替代。

  近10年来,全球钛化工行业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呈现长期稳定增长趋势。从消费地区看,亚洲是全球钛白粉的主要需求地区,钛白粉工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2014年,我国钛白粉实际产量达到246.6万吨,同比增长14%,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已连续数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钛白粉生产国和消费国,并且是净出口国。近年来,我国国内钛白粉需求将保持10~15%的增幅,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加速,这一趋势将更加强劲。

  目前,全球钛白粉生产主要有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工艺技术。硫酸法诞生于1916年,工艺污染重,生产一吨钛白粉产品同时会产出约8吨废酸;操作包含5大工段、24道工序,很复杂;产品价格低,且只能间歇式生产,现已被国家列入“限制类”工艺。

  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因具有工艺流程短,装置产能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品质稳定,污染排放量小等众多的显著优势而发展迅猛,在国际上已经是十分成熟的先进工艺,自上世纪80年代,世界钛白粉总产能中氯化工艺生产钛白粉所占比例及其增速明显加快:1970年仅占23%;1980年为29%;1990年猛增至47%;到1999年达到56%,超过了硫酸法。

  全球钛白产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可以总结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氯化法代替硫酸法。氯化法先进的工艺从根本上提高了产品品质,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二是,钛白生产企业产能集中度不断提高。世界前五位生产商的产能之和占除中国以外全球钛白总产能约78%,在前五位生产商中即使最小的生产企业钛白产能也在40万吨/年以上。

  我国发改委也已于2005年起数次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多次将氯化法钛白列为鼓励类项目。从全球范围来看,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是国内钛白行业产业升级的方向。

  我国目前以硫酸法为主,国内仅有的一家达标达产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为锦州钛业。锦州钛业两条生产线生产稳定、产品质量优良,到目前为止,仍是国内唯一连续稳定运行的氯化法钛白生产装置,也是国际上唯一的熔盐氯化对接气相氧化工艺生产钛白粉工业装置。

  目前我国钛白粉行业上马的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有:云南新立氯化法钛白粉项目从2007年底开始实施开始,前后用了将近5年时间,总投资近8亿元,到2009年9月试生产,前后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总投资近8亿,其中仅主体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就花费了3亿余元。截至2012年末,云南新立在该项目上累计完成投资22.58亿元,据悉,该线是我国第一条采用沸腾氯化法工艺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但2013年,公司宣告试车失败,此后公司开始继续单独完成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的试车工作。

  无独有偶,近期河南佰利联也在上马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时,遭遇挫折。近日,河南佰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钛康就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建设解除合约事宜闹得不可开交,德国钛康已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递交申请,请求裁决公司支付逾3189万元费用。1月21日,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经收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通知,就其与德国钛康公司纠纷事件进行仲裁。

  佰利联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该公司完全按照钛康公司要求进行元部件采购及安装。按双方协议,在2015年上半年钛康公司应当协助佰利联完成试生产任务,但钛康公司未能按期完成且在随后未作出解释说明。

  据了解,氯化法钛白粉生产装置无论是运转状态还是停滞状态都耗资巨大。尤其是在运转过之后若要停止运转,为防止装置老化与腐蚀需要施加特殊保护措施,而在重新开启前也需要重新对装置进行检测维护,防护与维护都需要消耗不小资金。佰利联在公告中也宣称,由于钛康公司的违约,佰利联公司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数千万元之巨。

  值得一提的还有河南漯河兴茂钛业这家民营企业,漯河兴茂钛业早在2002年就开始对氯化法钛白粉工艺技术进行调研、跟踪和自主研发。漯河兴茂氯化法钛白粉项目首期工程项目6万吨/年(3万吨/年�2),于2012年进行全面建设,2013年8月基本建成(公辅系统全部建成竣工,主流生产线建成竣工一条线,在建二条线),并投入试生产。该公司已完整地掌握了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体系,拥有多项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氯化法这条突破的道路上,漯河兴茂钛业不断创新,用自己的刻苦钻研和全力以赴取得了民营企业在钛白行业中的历史新高度。

  国内氯化钛白产业的发展滞后,主要受两大制约因素的限制。一是,国际化工巨头长期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即使是引进技术,无论是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上,也绝非是当代主流生产线和最先进的一流技术。国内仍要经历漫长的自主研发过程,这就决定了中国氯化钛白产业难以大规模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二是,核心设备问题,尤其是大型沸腾氯化炉的排渣系统,氧化反应器的防疤和除疤系统,以及主流生产线防堵防腐技术和设备设施全寿命使用周期的技术要求都十分严苛。近几年虽然设备国产化率在不断提高,但关键设备的结构设计、特殊材质和加工精度以及稳定运行时间都与进口设备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国内氯化钛白产业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我国氯化法钛白粉技术突破是关键,关键的关键是如何“取长补短”,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兴荣说:“从已经建设的几套氯化法钛白装置看,通过咨询方式引进的技术都存在不够完善、不够系统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装置的关键工艺是成功的,关键设备是可行的,只是完整性、系统性、先进性不足。国内经过这几套装置的建设与开车,对氯化法工艺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一批设计、建设、开车、管理、操作人员。目前阶段,在认真总结、消化吸收、相互借鉴、创新改进基础上,国内企业自行建设中等规模的氯化法钛白装置是可行的。在技术来源和改进突破上,建议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国内外结合,尽可能降低风险。”

  中国钛白粉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付一江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在与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企业交流中他深深感到国内钛白粉企业“抱团”的重要:企业“抱团”取长补短,企业“抱团”交流经验,企业“抱团”走向世界。只有国内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企业“抱团”才能走出困境。由钛白粉协会牵头组织企业公关,突破关键技术是发展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的可行措施。

  他表示,我国钛白粉产业正在经历从几万吨的生产小国到世界生产大国、净出口大国的历程,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是国家鼓励产业。“十三五”期间,钛白粉行业企业也应立足于“合作、创新”,通过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合作研发等方式,积极引入和运用合作创新资源,协同攻克共性关键的氯化法生产技术。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邮箱:info@polymer.cn
(责任编辑: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