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三大石油公司显现炼化一体优势
2016-9-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点击
关键词:石油  市场

    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上周相继发布半年报,半年报显示,炼化一体化企业的优势凸显,上游以勘探开发为主的中海油成为唯一一家亏损企业。

    半年报显示,虽然三家公司均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拖累,但影响的深度却有所区别,其中炼化一体化的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情况相对较好,中国石化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9亿元,同比下降21.6%;中国石油实现净利润5亿元,同比下降98%;中海油则巨亏77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47亿元。

    中国石油称,现在是上市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2016年上半年,国际油气价格进一步走低,国内成品油需求低迷,市场竞争加剧。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现,上半年中国石油净利润为5.31亿元,而一季报时则净亏损138亿元,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中国石油上半年的情况有所好转。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国石油的资本性支出较历史高点下降约46%,勘探开发费用比去年大幅降低27.4%,大幅压缩了无效、低效区块的勘探成本。炼油与化工板块营业额同比下降,经营利润却同比大增,是中国石油炼化板块自2015年来的第二年盈利。

    另一家炼化一体化的石油巨头中国石化的盈利情况向好。中国石化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额人民币8568亿元,同比下降16.2%。主要归因于国际原油价格低位震荡,下游石化产品价格同比降低。半年报中强调,尽管公司上游业务受原油、天然气价格下降影响,亏损同比增加,但炼油和成品油销售利润同比增加,化工盈利表现稳定,一体化优势显现。上半年,公司股东的利润为人民币199亿元,同比下降21.6%。

    上游以勘探为主的中海油承受的经营压力最大。中海油在半年报中透露,受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影响,公司油气销售收入为551亿元,同比下降28.5%;净亏损为77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47亿元。这是自2001年上市以来,中海油半年业绩首现巨亏。

    中海油在半年报中称,净亏损77亿元主要是因为油价大幅度下跌,油气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受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影响,公司上半年平均实现油价为37.70美元/桶,同比下降34.5%;平均实现天然气价为5.49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下降16.2%,主要是由于中国政府去年下半年下调天然气价格,中国海域部分气田价格下降。

    虽然出现净亏损,但中海油上游勘探开发的成本却在降低。半年报中称,中海油桶油主要成本为34.86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15.5%。其中作业费7.42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22.7%,中国海域和海外均同比下降。

    半年报中的数据显示,中海油2016年上半年确认的资产减值及跌价拨备为103.9亿元,是去年同期14.5亿元减值损失的7倍。半年报中披露的详细细节称,公司确认的103.9亿元减值损失主要与位于北美、欧洲和非洲的油田相关,导致减值的原因是预期估计原油价格修正以及加拿大的油砂资产经营计划调整。该可回收金额是基于油田或油田群的使用价值计算的。

    对于下半年的市场,三家石油公司不约而同采取谨慎乐观态度,从年报中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下游勘探和业务相对较为强势的中国石化更为乐观,而上游勘探业务占比较大的中国石油和中海油则更偏谨慎。

    中国石化称,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这将带动境内成品油及石化产品需求保持增长。预计境内成品油需求结构进一步变化,化工产品的需求逐步高端化。预计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仍然存在,国际油价将维持低位震荡,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化工业务仍然维持较强竞争力。中国石油表示,世界经济复苏态势依然低迷,英国脱欧等重大政治事件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宽松局面仍将持续,国际油价可能继续维持低位震荡运行,部分资源国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中国经济运行将保持在合理区间,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油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海油表示,2016年下半年,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油价进一步回升面临较大阻力。公司将继续高质高效地做好油气勘探开发,勘探方面,继续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重点;同时继续抓好降本增效工作。

    8月26日,布伦特原油期货收于49.92美元/桶,WTI收于47.64美元/桶,出现2006年以来的最大周度增值。也是近期的第三周持续上涨,如果这一涨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则对国内的石油公司都将是利好消息。之前曾有机构预测,国际原油价格有望在年底达到60美元/桶。一旦原油价格进入稳步的上升通道,对石油公司来说都将是利好消息,上游以勘探开发为主的企业受益将尤其明显。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邮箱:info@polymer.cn
(责任编辑: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