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复合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柳叶刀》发研究结果证实中国自主研发心脏支架破解心血管世界难题
2018-0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 点击
关键词:心血管支架  自主研发

  北京时间9月4日,世界顶级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全文刊登了中国自主研发的Firehawk(火鹰)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以下称火鹰支架)在欧洲大规模临床试验(TARGET AC)的研究结果(Targeted therapy with a localised abluminal groove, low-dose sirolimus-eluting, biodegradable polymer coronary stent (TARGET All Comers):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该研究破解了困扰世界心血管介入领域10多年的重大难题。

  这是《柳叶刀》创刊近200年来首次出现中国医疗器械的身影,标志着中国企业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生产的火鹰支架已成为全球新一代心脏支架行业新标准的引领者。

火鹰支架实物模拟图

  本期《柳叶刀》对火鹰支架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在欧洲10个国家的21所医院进行的临床研究投以重点关注,证明以微包裹槽靶向洗脱为设计特点的火鹰支架以全球所有药物支架中最少药剂量和最小副作用获得了最高级别的疗效,同时兼具了裸支架的更安全优点和药物支架更有效性优点,实现了在保证最高疗效前提下,追求最低药剂量的反常规作法。

第二代传统药物洗脱支架与火鹰支架的结构设计对比

  目前,传统主流心脏支架品牌均采用在金属裸支架表面涂抹药物以持续扩张血管,存在术后并发症、沉重的医药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等较大风险。

  据悉,火鹰支架采用了独特的激光单面刻槽涂药技术和靶向洗脱技术,这种创新技术使得火鹰支架可避免在无效面上载药,仅在有效面上载药且通过包裹槽严密保护涂层防止涂层在输送过程中脱落和药物流失,从而使药物以点灌方式精准地扩散至血管病变区,提升药物的利用率;由于支架壁薄如头发丝且空间极其有限,火鹰支架的制造工艺可谓精微至极,要在细如头发丝却极其坚硬的钴铬合金上均匀“挖”出近600个凹槽,其难度比“发雕”还要高出不少。因为避免了在无效面(内壁)上涂药,从而避免了药物对内皮细胞的抑制,使得支架表面能像裸支架一样尽快被内皮细胞覆盖。其结果就是在保证了药物有效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药物使用量,目前火鹰支架的药剂量为全球最低,它成功解决了一系列心脏支架领域的国际难题,包括血管修复较慢,患者服用双抗药物时间长等。此外,由于通过遍布于支架杆外表面的数百个微槽将药严密的包裹起来,药物不会因血液冲刷或因与血管壁刮蹭而产生无效损耗。火鹰靶向支架既获得了普通药物支架的疗效,同时又保持了金属裸支架的长期安全性。

火鹰支架制造工艺示意图,火鹰支架的厚度只有86微米!相当于在头发丝上做雕刻,可谓“航天级精度”。

 

传统药物支架的药物在植入血管后向四周漫灌,火鹰支架微槽和点灌技术使支架植入血管后药物精准释放

  为将药物精准地注入这些微型凹槽,研发团队还自主研发了独一无二的药物涂层喷涂设备,全自动三维打印微凹槽填充,可将误差控制在微米级别,药物涂层的面积仅占金属覆盖面积的20%。对于这项技术,火鹰研发团队的技术人员笑称这是医疗器械领域的“宇航飞船船舱对接”,因为采用的正是最先进的航天级目标智能捕捉与定位技术。


火鹰支架药物喷涂模拟示意图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且患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35到44岁的男性患者在过去15年增加了111%。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并居首位,心血管病已成为国家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表明,火鹰支架的使用者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预期可以从长期治疗缩短至1个月,可为患者每人每年节省近万元,如果服用其他新型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则节省更多,可为国家医保每年节省支出近60亿元。

  据该研究项目的主席和首席研究者、爱尔兰国立戈尔韦大学介入心脏病学William Wijns教授介绍说,“这项试验是针对全人群,如果没有绝对的有信心确保取得稳定优异的临床疗效,一般是不会冒风险进行针对全人群试验的。微创敢于将火鹰支架与雅培的Xience支架进行对比,而后者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药物支架‘金标准’,这需要勇气和信心。” “火鹰支架”的成功将为中国的医疗器械走向国际化开辟一条新路。

  据悉,该研发团队隶属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在上海张江科学城土生土长的海归创办企业。研发团队历经15年,期间解决了如激光显微雕刻、超微3D精准打印、光学智能微信号捕捉和精准微量点灌等诸多难题。“火鹰支架”目前其已在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上市或完成注册。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8)31649-0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邮箱:info@polymer.cn
(责任编辑:x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