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科学院: 过程工程研究所(原化工冶金研究所)
链接地址: http://www.ipe.ac.cn/
内容简介:
【简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化冶所)是在我国著名科学家叶渚沛先生倡导下于1958年10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建所初期,化冶所的学科方向是化工冶金,致力于应用 化工原理强化冶金过程,为我国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70-80年代,在郭慕孙和陈家镛两位院士的带领下,为适应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学科方向逐步演变为化学反应工程和冶金物化, 应用领域由冶金扩展到资源、环境和材料,并开拓了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经30年的积累,到90年代,本所的学科方向又进一步扩展为工程化学,形成了以多相反应和分离为核心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以生化、 材料、资源环境和能源为应用领域的应用研究框架,并建立了技术开发公司,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 —产业化的完整布局。纵观化冶所40年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发挥化工学科优势,关注学科交叉,加强 应用基础,开拓应用领域和发展产业化的道路。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初步具备了以“过程工程科学和技术” 为学科方向的条件。

四十年来,化冶所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一批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国内外学术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曾获得过国际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国家三大奖总数排名在中科院所有研究所中排第17名,专利数目一直名列前10名,去年本所在 SCI期刊发表文章数目在全国所有科研院所中排第30名。本所设有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多相反应开放实验室、计算机化学开放实验室、分离科学与工程青年实验室和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设有材料、生物技术、能源、资源和环境、计算机应用和分析物检等六个应用研究部和三个新技术开发公司。 目前,在职职工300名,研究生150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名。很多学术带头人都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任重要职务。中国颗粒学会挂靠本所,主办三个学术期刊,国际循环流化床顾问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化冶所。

1999年,所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在原有工程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以“过程工程科学与技术”为学科方向,面对生化、材料、资源环境和能源等领域,逐步加强工艺创新、过程设计和工程应用的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的过程与产品工程的现代化研究基地的奋斗目标。近期内,过程工程研究所以“科技目标为纲、人才建设为本、管理机制求效、园区改造治貌”,认清形势、抓住重点,团结全所员工,开创过程工程研究所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网站纠错:  无法打开 名称错误 有病毒 内容违法 分类错误 其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