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
链接地址: http://pcss.xmu.edu.cn/
内容简介:
【简介】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7年,1990年建成通过验收并对外开放。1994年首次接受国家评估被评为A级实验室,并于当年荣膺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和"金牛奖",1997年被国家科技部遴选为8个试点实验室之一;1999年再次接受国家评估,在全国29个化学化工类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中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被评为A级实验室。实验室将物理化学的三个分支学科(催化化学、电化学、结构与量子化学)交叉融合在一起,以固体表面、固/气和固/液界面及原子团簇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及功能,着重于催化和电极过程的吸附、反应动力学和机理及其与结构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系统地开展催化和电化学界面的原位谱学及扫描微探针的表征和理论模拟研究
(2) 深入探讨催化剂和电极表面活性中心、界面结构及反应动力学
(3) 通过改变温度、压力等反应参数或施加电、光、磁等外场改变界面结构以及在微观尺度上对催化剂和电极进行设计、修饰和加工, 以提高反应选择性和控制反应速度
(4) 发展量子化学的群论方法、价键方法、固体(金属、金属氧化物)表面的簇模型方法以及反应能学和分子力学等
(5) 以激光等非常规手段制备原子簇并进行有关结构和统计分布规律的研究

主要研究目标为:发展催化化学、电化学、结构和量子化学理论,为新催化材料与过程和电化学技术的开发提供科学基础;进而解决与能源、化工、材料、环保及生命等关系极为密切的某些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自建室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攀登计划,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863"项目,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在内的百余项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共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17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 实验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科研梯队。现有26位高级固定研究人员,其中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本室的青年群体于2001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遴选为首批创新研究群体。 实验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科研梯队。现有26位高级固定研究人员,其中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网站纠错:  无法打开 名称错误 有病毒 内容违法 分类错误 其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