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科学院多相反应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链接地址: http://www.ipe.ac.cn/index.php?id=118
内容简介:
【研究方向】
纳微米尺度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介观结构分子模拟和离散化方法;
颗粒材料的制备及表面/界面调控;
煤炭分级转化和解耦燃烧;
非均匀多相系统的结构及其传递性能;
复杂系统及多尺度方法;
多相反应器的模拟和仿真;
数据信息资源和并行计算。

【简介】
多相反应是研究颗粒和流体同时存在的系统中物质运动、传递和转化过程共性规律的科学。多相反应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颗粒及其周围介质(气体或液体)在分子、纳/微米、单颗粒、颗粒团聚、设备和工厂等多个尺度下的运动、传递、分相和反应过程。认识这四种过程在多个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是对多相反应系统进行量化设计、工艺放大和优化操作的关键。从纳米微观尺度的理化过程,到反应设备宏观尺度的过程系统集成,以及这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是当前该学科发展的前沿。

多相反应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流态化实验室和联合国资助项目基础上,于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并对外开放,1999年10月经中科院批准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近年来,实验室确立了以能源转化、材料制备等复杂多相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尺度的多相结构为重点,以多尺度方法和离散化方法为核心,致力于计算机仿真,并行计算,网上计算和虚拟过程等研究。其中,能源转化以煤、生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洁净煤加工技术,开发新型、高效、低污染的能源转化工艺和设备,解决目前能源转化过程中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材料制备则针对能源、资源、环境、生物和化工等领域的需求和国防安全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发新工艺、新设备,研制新材料,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理论与方法是该学科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实验室获国际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中科院及省部级奖等共20余项;出版中英文专著18部,申请专利46项,批准专利28项。实验室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

中国科学院多相反应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号
邮政信箱:北京353信箱
邮政编码:100080
Email: cyliang@home.ipe.ac.cn


 网站纠错:  无法打开 名称错误 有病毒 内容违法 分类错误 其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