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化学会(CCS)
链接地址: http://www.ccs.ac.cn/
内容简介:
【组织简介】
 

中国化学会简介

历史与宗旨

  中国化学会是由我国化学家自愿组成的学术团体,她的宗旨是团结组织全国化学工作者,促进我国化学科学和技术的普及、推广、繁荣和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素养,促进人才的成长,发挥化学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和高、新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使我国化学学科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而不懈努力。学会于一九三二年八月四日在南京成立。

  中国化学会的领导机构组成,采用民主选举办法。从学会成立至一九四九年为止,共选举产生过十六届理事会,计有陈裕光、曾昭抡、吴承洛、张洪沅、范旭东等人担任过会长、理事长。吴承洛、高济宇等人担任或兼任过书记、总干事。会员人数发展到三千余名,团体会员150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化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员,曾昭抡、侯德榜、杨石先、卢嘉锡、唐敖庆、钱人元、严东生、唐有祺、田昭武、黄维垣、徐光宪、胡亚东、梁晓天、王夔、朱道本、陈懿、习复等先后担任过理事长。袁翰青、吴承洛、侯祥麟、华寿俊、张润苍、鲍奕珊、崔孟元、习复、白春礼等担任过总干事、秘书长。

  一九五九年本会曾与中国化工学会合并,改称中国化学化工学会,一九六三年又分为化学、化工两个学会。

组织机构

  学会的领导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每四年改选一次,由全国会员代表选举产生。自一九八二年起,每届理事会设理事长四人,轮流担任一年执行理事长,理事会休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负责行使理事会的职责。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组成五届理事会,现任为第二十五届理事会,任期自一九九九至二零零二年。由159名理事组成,宋心琦、黄本立、习复、白春礼任理事长,费昌沛任秘书长。

  目前,理事会下设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化学教育等七个学科委员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催化、晶体化学、色谱、流变学、计算机化学、光化学、电化学、量子化学、有机固体、分子有序薄膜、有机分析、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等十三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化学名词委员会、科学普及委员会、青年化学奖评选委员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等七个工作委员会。理事会设立秘书处处理日常工作,一九七九年成立了化学杂志社。

  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设有化学会或化学化工学会。目前在册会员三万五千余人和少量外籍会员,国内外大型企业、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的团体会员单位六十三个。

 

学术活动

学术交流:

  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国化学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会除定期举行年会外,并结合国家任务和发展化学科学的需要,开展专题讨论会和二级学科的论文报告会等。但十年动乱迫使一切活动中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学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一九八二年九月在原诞生地南京举行了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与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计有六百余名中、外学者和国际化学组织的代表参加。近年来化学会每年都举办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三十余项,参加人员达到五千余人次。

  为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一九八零年中国化学会加入了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一九八四年又参加了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FACS)并与欧、美、亚洲等地区一些国家的化学组织建立了联系。中国化学会有43名科学家在IUPAC中任各级委员。徐光宪教授曾任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会长,并在我国设立秘书处。近年来中国化学会还主办或与国际组织联合主办了第四届亚洲化学大会、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第34届学术大会,第四十六届国际电化学会议,第五届欧亚化学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分别接待国外学者近千人。接待一些国外学者及代表团来访,已达三千人次以上。中国化学会与台湾学者建立了联系。

编辑与出版

      中国化学会编辑、出版了《化学学报》、《化学通报》、《高分子学报》、《化学教育》、《色谱》、《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大学化学》、《高分子通报》、《电化学学报》、《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学报》等十三种中文刊物。另有四种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CHINESE CHEMICAL LETTERS》、《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目前中国化学会共出版学术刊物和会刊《化学通讯》等18种。全年总发行量45万余册。这些刊物绝大多数收录于CA,《化学学报》、《Chinese J. Chem.》收录于SCI,另有五种刊物收录于SCI Search。这些刊物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的化学研究与教育的水平与现状。为了学术交流与普及的需要,编撰和翻译了一批学术和科普著作。

教育与科普:

      中国化学会十分重视化学教育与化学普及的工作。在统一中文的化学名词、术语;组织大、中学化学教育经验交流会;组织中学支边讲学;举办各种专题学习班、科学讲座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一九八四年和一九八六年,中国化学会举办了两届青年化学竞赛和化学夏令营的活动。嗣后演变成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每年参加此项活动的中学生近十万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的重视,对推动化学教育,选拔化学人才,发挥了积极巨大的作用。

      自一九八七年开始,此项活动与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结合,并于一九八七年起每年均派学生出国参赛。十余年来取得了优异成绩。一九九五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有四十六个国家派队参加了竞赛。

咨询

      中国化学会开展咨询服务工作,促进化学家与企业家的合作,使学术活动融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之中,先后组织了技术咨询、论证、仪器设备展览等多项活动,中国化学会重视与国际大型跨国企业的往来、合作与交流。

 

奖励

      经一九八二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倡议,自一九八三年起设立的“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金”,是在我国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中的创举。每年可评选奖励十名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化学工作者。自一九八七起该奖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一九八六年在王葆仁先生的赞助下,设立了“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金”。一九九三年由梁树权教授捐赠设立了“中国化学分析化学梁树权奖”,一九九五年由钱人元教授捐赠设立了“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研究优秀论文创新奖和学术报告奖”,一九九六年由唐敖庆教授捐赠设立了“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化学会组织和团结了全国广大化学工作者在发展化学科学、传播化学知识、促进化学研究、培养化学人才、推广化学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会址

      中国化学会办公室设于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内。通讯处为北京2709信箱。邮政编码:100080;电话:62564020,62568157;传真:62568157;电子信箱:Qiuxb@infoc3.icas.ac.cn

 网站纠错:  无法打开 名称错误 有病毒 内容违法 分类错误 其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