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分类
机构及企业

山东: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简介】
山东大学是教育部列入211工程的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创建于济南,当时称山东大 学堂。1926年设立应用化学 科。1929年,山东大学将校 址定在风景幽雅的青岛, 1930年设立化 学系并于当年 招生,首任 系主任为汤腾汉 博士。1958年,山东大学自青岛迁泉城济南,化学系也随校搬迁。 1988年,化学系改组为化学学院,现与环境科学系合并。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是山东大学教师人数最多的院(系),基础雄厚。下设化学系和理论化学研究所、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三个系级研究单位以及分析化学研究所、盐化学化工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所等院属研究所及刚合并的环境科学系。胶体与界面化学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山东:青岛大学化工学院
简介】
青岛大学化工学院是青岛大学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拥有理、工两个学科,下设材料、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和化学五个本科专业.青岛大学化工学院研目前有材料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应用化学和材料工程四个硕士点,近年来,先后共承担了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和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拥有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山东: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是济南大学的重点院系之一,拥有化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八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为济南大学重点学科。另外,应用化学学科、化学工艺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本院下设: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制药工程系、应用化学系、材料化学系、生物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物化中心、合成化学中心、基础化学试验中心、工程技术试验中心和若干个研究中心(或所)。济南市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化学建材协会学术与标准委员会挂靠本院。

山东: 山东理工大学
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大学,是由原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管,坐落于齐文化发祥地、现代工业重镇—淄博市。

学校现占地面积2982亩,全日制在校生23247人,成人教育在校生6501人,校舍建筑面积85.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0027万元,固定资产总值69014万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中外文期刊2650余种,建有58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主教学楼均已建成多功能教室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室60余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383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58人,副高职称人员588人;专任教师12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教授135人,副教授441人,博士58人,在读博士92人,硕士340人,在读硕士6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人。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精密模具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齐文化研究院。有7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固体力学。设有:机械工程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轻工与农业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远程教?г骸⑼馐卵г旱?0个二级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物理学系、美术系、音乐系、体育系等6个系,47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理、商、社会、人文五个学科门类。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特色显明”的学科专业布局。

山东: 青岛科技大学 (原青岛化工学院)
【简介】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医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性理工类大学。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学士、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设有12个教学院、系、部 ,30个本专科专业,14个硕士点,在籍学生达1万余人。
学校四方校区占地面积500 余亩,高科园新校区规划土地1000亩。学校图书馆藏书4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达3000余万元。设60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余名,副教授等以上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学科研总人数的 52.5%以上。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中青年专家和拔尖人才23人,有38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有全国优秀教师9人,省部级优秀教师9人,还聘请了5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或名誉教授。
学校重视科研工作。“八五”以来,科研立项370项。其中,国家项目57项,鉴定成果178项,其中达国际首创或领先水平83项;获科技成果奖132项,省部级以上奖72项,其中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普通学校获国家科技成果三大奖排行榜》(19971999)所公布的数字,我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在全国1000余所高校中名列第五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名列第7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