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液相高分子保护纳米粒子形状可控制备研究进展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极小的粒径,因而其性质与大粒径本体材料的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发现纳米粒子的形状也是影响其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各种具有特殊形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形状控制机理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http://www.polymer.cn//ss/ghjiang_cn/publicationsshow_6211.html |
|
共轭高分子荧光化学传感分子的设计原理与分子组装概念
共轭高分子作为“分子导线”所特有的信号放大效应,使其在构建高灵敏度的荧光化学传感体系中具有特别的优势。本文首先从分子识别、传感机理和信号输出等方面概述了传感分子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基本问题;然后以聚对芳撑乙炔类共轭高分子为例,提出基于模板排列组合的分子组装概念,并将之用于合成一系列结构可调的荧光化学传感分子,以满足不同的检测目的,最后通过文献中的具体实例,对多种聚对芳撑乙炔类...
http://www.polymer.cn//ss/fanlijuan/publicationsshow_5089.html |
|
独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教办学思路、体制、模式与机制的一次大胆创新,以其面向社会、市场自主办学,设置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学科专业,合理定位,注意学生就业等优势在已有的高教发展体系与模式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本文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为例,通过增加硬件投入、加强师资队伍、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实践体系四个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使专业建设初具规模并取得了成效。自2006年首届毕业生以来,连续四...
http://www.polymer.cn//ss/zpfang/publicationsshow_3022.html |
|
薄膜高分子结晶形态及其生长机理研究进展 全文下载
由于高分子薄膜和超薄膜的空间效应和界面效应显著,其结晶行为与本体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高分子在薄膜和超薄膜中特殊结晶行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晶体取向与薄膜厚度的关系。随着膜厚的减小,界面吸附作用对侧立片晶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晶体取向由侧立转变为平躺,超薄膜中晶体生长受扩散机理控制,其形态不稳定,变为树枝状晶体,在超薄膜中晶体的生长速率随着膜厚的减小而减小,当膜厚小于片晶厚度时,...
http://www.polymer.cn//ss/wbhu/publicationsshow_2740.html |
|
可降解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研究进展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5,11-17.
http://www.polymer.cn//ss/shaobingzhou/publicationsshow_1931.html |
|
相分离高分子共混薄膜退火和准淬火的原位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The morphology and phase shift of phase-separated PMMA/SAN thin film on silicon wafer were studied by in situ AFM with hot stage through the annealing and quasi-quen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se shifts are different between high temperature and room temperature, and between ultrahigh vacuum and ambient and between in situ and ex situ although the morphologies are almost invariable. The re...
http://www.polymer.cn//ss/ygliao/publicationsshow_1489.html |
|
探索多组分体系高分子相变复杂性的真谛,自然杂志2009,31,91 全文下载
笔者首先介绍了单组分物质在气液固三态之间的转变,然后介绍了在二元溶液体系中如何采用类比移植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接着介绍我们基于这一方法对多组分体系高分子的相分离和结晶所展开的研究,两种相变的相互作用揭示了高分子相变复杂性的真谛。
http://www.polymer.cn//ss/wbhu/publicationsshow_1141.html |
|
玻璃化转变的热力学理论错在哪里? 高分子通报, 2008, 9, 65. 全文下载.
现行国内高分子物理学教科书上都介绍玻璃化转变的热力学理论,其把玻璃化转变描述成为一个二级相转变。但是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接受玻璃化转变的本质是一个动力学过程的观点。我们通过讨论玻璃化转变热力学理论的来历,试图弄清这一理论到底错在哪里。首先,该理论所基于的Kauzmann 佯谬可能不是一个真正的佯谬;其次,半柔顺链高分子溶液的经典格子统计理论结果中所谓的熵灾难可能是出于对构型熵的错误理解所致。因此,把以上二者联系起来...
http://www.polymer.cn//ss/wbhu/publicationsshow_752.html |
|
76. Investigation of the free volume properties in nylon 6/carbon nanotubes nanocomposites by positron annihilation technology. D.H.Yu,B.Wang,T.X.Liu. Chin.Polym.Bull.(高分子通报), 9, 56-61, 2006.
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研究了尼龙6/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自由体积特性.实验结果发现碳纳米管对纳米复合材料的自由体积孔洞尺寸影响甚微,而自由体积孔洞数目和相对自由体积分数均随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导致这种减小的原因可能来自两方面,其一是由于碳纳米管和基质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限制了高分子链段运动;其二是碳纳米管填充增强了尼龙6基体结晶性能.此外,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较均匀的分散和较好...
http://www.polymer.cn//ss/liutianxi/publicationsshow_528.html |
|
聚氨酯微凝胶粒子在稀溶液中的行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4, 20(6), 169-172.
利用激光光散射检测手段,研究了具有交联结构的大分子即微凝胶在稀溶液中的行为,发现微凝胶在溶液中的行为与线型大分子有很大区别。文中所合成的微凝胶在溶液中极容易形成分子簇,并且分子簇的形成与解离处于不平衡状态。微凝胶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与微凝胶的交联度、溶液浓度以及溶解时间相关。
http://www.polymer.cn//ss/lifangxing/publicationsshow_29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