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稀土掺杂的纳米二氧化硅
关键字:反相微乳液 稀土 光致发光 纳米二氧化硅 稀土掺杂的纳米二氧化硅在发光材料、光学通讯、光学器件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1-3]本文利用反相微乳液方法,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正硅酸乙酯分别制备了掺杂稀土元素铕、铒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运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PS、荧光光谱等方法对这些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为球形,稀土离子成功掺杂到了纳米二氧化硅球中,使二氧化硅粒子具备了良好的光致荧光性能,在光波导器件等方...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10076 |
|
有机酸掺杂微/纳米结构聚苯胺的制备
关键字:聚苯胺 微/纳米结构 扩散 聚氧化乙烯 在苯胺化学氧化聚合中,分别采用有机酸——柠檬酸(CA)和酒石酸(TA)为掺杂剂,制得了微米级矩形管状的聚苯胺(PANI)和由长直棒状的PANI。当类似的聚合在溶解有水溶性高分子聚氧化乙烯(PEO)的高粘度体系中进行时,得到的是分散性良好、形貌规整的PANI纳米微球,其平均直径分别为148nm(CA掺杂)和116nm(TA掺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苯胺化学氧化聚合体系中PEO的存在并未改变PANI的化学结构。有机酸掺杂PANI...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10053 |
|
稀土掺杂氮化镓的发光机理、制备方法及其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
关键字:稀土,氮化镓,电致发光,平板显示 介绍了稀土掺杂氮化镓(GaN:RE)的发光机理及其掺杂的方法(热扩散、离子注入和原位掺杂),对各种方法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稀土掺杂GaN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电致发光器件在平板显示领域的应用。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7408 |
|
Yb/Nd 掺杂对SrAl2O4: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
关键字:燃烧合成方法,长余辉发光材料,铝酸锶,热释光 采用燃烧合成方法,在600℃温度条件下,首次合成镱/钕掺杂的SrAl2O4:Eu2+,Dy3+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通过X 射线衍射和发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镱或钕的掺杂几乎没有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Eu2+发光中心电子的4f65 d→ 4f7 的跃迁环境。余辉衰减特性曲线显示,与SrAl2O4:Eu2+,Dy3+相比较,SrAl2O4:Eu2+,Dy3+,Yb3+的初始发光亮度有明显提高,余辉时间略微减小,而SrAl2O4:Eu2+,Dy3+,Nd3+的初始亮度却...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7376 |
|
Eu2+,Dy3+掺杂铝酸锶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
关键字:助熔剂,长余辉发光材料,发光性能 用固相法制备出了Eu2+,Dy3+共掺杂Sr4Al7O25:Eu2+,Dy3+、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了硼酸含量对其制备过程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用XRD对所合成材料进行物相分析,用荧光光谱仪记录其发射光谱,并在暗室里拍摄紫外激发下的发光照片。结果表明:随着硼酸加入量的不同,Eu2+、Dy3+共掺杂铝酸锶的发光效果、形貌特征均不同。在某一范围内,随着硼酸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发光性能、发光亮度均有所提高,烧结温度有所降低...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7375 |
|
掺杂对白光LED 用YAG:Ce 荧光粉发光性能的研究
关键字:白光LED,YAG 荧光粉,发射光谱,发光亮度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AG:Ce 荧光粉,研究了掺杂元素对YAG 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YAG:Ce 荧光粉亮度随着Ce 含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Sm 的掺杂对荧光粉发射光谱峰位无影响,而发光亮度却明显下降。随着Gd 掺入量的提高,YAG 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发生红移,发光亮度有所下降。YAG:Ce 荧光粉的发射光谱,随着Lu 掺入量的提高,发射光谱发生蓝移,发光亮度略有下降。在YAG:Ce&nbs...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7343 |
|
InP薄膜内包层光纤放大性的理论计算
关键字:掺杂光纤,量子尺寸效应,光放大 将纳米技术和光纤技术相结合,对研制出的纳米级InP薄膜内包层光纤进行光放大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光纤在很短的长度上具有比较好的放大性能,单位长度放大系数在906~1044nm的波段上为1.40~5.12dB/m,在1080~1491nm的波段上为1.40~15.35dB/m,在1524~1596nm的波段上为1.86~7.44dB/m。根据氢原子模型计算了InP微粒产生量子尺寸效应的相对粒径aB=8.313nm,以及纳米级InP微粒的粒径与能级改变的关系得到,当厚度d=16nm,...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7266 |
|
Fe0.875Mn0.125Si2的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关键字:第一性原理,掺杂β-FeSi2,几何结构,电子结构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方法,对掺Mn的β-FeSi2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1)杂质的掺入改变了晶胞体积及原子位置,掺杂是调制材料电子结构的有效方式;(2)在β-FeSi2中掺入杂质时掺杂原子的置换位置具有择位性,Mn掺杂时倾向于置换FeI位的Fe原子;(3)能带结构计算表明:掺Mn使得β-FeSi2的费米面向价带移动,形成了p型半导体。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7258 |
|
烧结条件对La、Mn 掺杂BaTiO3 基PTCR 材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字:BaTiO3,PTC 特性,烧结温度,保温时间 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合成了La、Mn 掺杂纳米钛酸钡基固溶体粉体,研究了各种烧结条件对其PTC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室温电阻先减后增,而升阻比基本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随着保温时间的增长,材料的室温电阻也呈现先减后增的规律,且电阻温度系数逐渐增大。当烧结温度为1330℃,保温时间为30min 时,制得了室温电阻率为72.97Ω·cm, 升阻比和电阻温度系数分别为5.55×104&nbs...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7225 |
|
铈和镧掺杂对(Bi1/2Na1/2)0.94 Ba0.06TiO3 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关键字:压电陶瓷,无铅,钙钛矿结构,压电性能 采用传统陶瓷制备方法,制备出La2O3 和CeO2掺杂的(Bi1/2Na1/2)0.94Ba0.06TiO3 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La,Ce 对(Bi1/2Na1/2)0.94Ba0.06TiO3 无铅压电陶瓷微观结构、介电与压电性能的影响。XRD 分析表明,La2O3 和CeO2 的掺杂量在0.1%~0.8%(质量分数)范围内都能形成纯钙钛矿(ABO3)型固溶体。测试了不同组成陶瓷的介电、压电性能,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温度曲线显示La2O3 掺杂...
http://www.polymer.cn/research/dis_info71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