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学研究 | 产业发展 | 人才交流 | 化工商贸 | 会展信息 | 实用网址 | 论坛
资讯   产品   厂商   资料   资源   会展   论坛   全站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聚合物网 > 资讯 > 生物 研究院 的搜索结果 共有结果381,当前从第91条到第100条,本次搜索耗时0.0157296
 
东华大学游正伟教授团队:新型生物活性软物质 - 金属离子杂化高分子
关键字:生物弹性体,软物质,杂化高分子
  生物活性是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而大多数人体组织都是软组织,因此开发能够匹配软组织力学性能,且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软物质是当前研究热点,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合成高分子材料是一种理想的软物质。然而,大多数合成高分子是生物惰性的,无法与细胞或组织实现有效的生物交互,因此如何赋予高分子生物活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构筑生物活性高分子的主要策略是整合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基...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298.html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张若愚研究员与朱锦研究员团队在高阻隔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领域取得进展
关键字:高阻隔,生物降解,聚酯
  由不可降解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蔓延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据报道,全世界每年使用的塑料袋数量多达5万亿个,如果将它们并排展开,可以覆盖相当于2个法国的面积。然而迄今为止,世界上生产的90亿吨塑料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剩余的都被扔进了填埋场、垃圾场或自然环境中。发展生物生物可降解材料,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还可以减少材料产业对石油的消耗,缓解石化资源压力。石油基PBAT聚...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290.html
 
浙江大学高超教授团队:手性石墨烯纤维构筑的高灵敏度溶剂驱动系统
关键字:石墨烯纤维,生物材料,高灵敏度
  近日,浙江大学高超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手性控制规则,成功将生物材料的手性控制理念赋予到高灵敏度溶剂驱动系统的制备中。他们从已经工业化的纺纱技术得到灵感,以柔性氧化石墨烯薄膜为原料,将其加捻成具有螺旋状织构的氧化石墨烯纤维,赋予其对称的手性结构、高柔韧性和大量的应力势能。这种手性的氧化石墨烯纤维在极性溶剂的刺激下释放出应力势能,从而发生高速的转动。其输出的转速、扭矩以转动能等指标均超过了...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284.html
 
中科院天津工生所朱之光研究员团队:在三维碳纳米生物电极构筑方面取得新进展
关键字:聚吡咯,导电聚合物,生物电极
  三维碳纳米复合材料有优良的理化和机械性能,具有易合成、成本低、形貌可控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酶的固定化载体电极,应用于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分析、光电催化等领域。   目前,三维碳纳米复合材料主要由大量一维、二维碳纳米材料混合组成,整体结构中界面原子所占比例较高,导致界面接触电阻较大、导电率较低,从而影响电极性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体外合...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270.html
 
中山大学欧阳钢锋教授研究团队基于MOFs材料的生物大分子封装研究新进展
关键字:MOFs,生物大分子,仿生封装
  功能性生物大分子(e.g. DNA、蛋白质的酶等)的固定可有效地提高生物大分子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并有助于模拟和控制生物催化反应的进程。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一种是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或团簇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分子内孔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径可调、组分多样、表面易功能化等诸多优点,是生物大分子固定的理想载体。   由于生物大分子易...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264.html
 
中科院化学所王树研究员团队及合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共轭聚合物-类囊体杂化生物电极以提高生物光伏光电响应
关键字:共轭聚合物,PFP,生物电极
  生物光伏(BPV)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将光合蛋白、类囊体、光合细菌等光合有机体修饰到电极上,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电子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光合作用中,电荷分离以及电子传递链中电荷的迁移均具有超高的效率,因此生物光伏能量转换效率主要依赖于光合有机体的光能利用率和与电极间的界面电荷转移速率两个方面。传统的思路多集中于改善光合有机体与电极表面的界面接触性能,然而未有相关报道同时优化光能利用率和电荷...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237.html
 
鱿鱼体内蛋白质或可替代塑料
关键字:丝状蛋白质,人工合成,生物塑料
  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造成海洋生物死亡且伤害生态系,但减少塑料污染的关键可能就藏在海洋中。   近期一项研究显示,鱿鱼体内的蛋白质能用来制造可持续利用的塑料替代物。   据悉,鱿鱼吸盘上的齿环由丝状蛋白质构成。这些蛋白质可透过生物分解,并能成为“很棒的”塑料替代品。不仅如此,它们还可以用基因工程细菌人工合成,不需要用到任何鱿鱼。  &em...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227.html
 
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课题组发表生物功能高分子研究系统评述
关键字:生物高分子,静电纺丝
  近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仰大勇教授联合天津大学材料学院袁晓燕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勇教授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蒋兴宇研究员在高分子领域权威综述期刊《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IF=24.558)上发表了题为“Bio-functional electrospun nanomaterials: from topology design to biological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系统评述了生物功能电纺纳米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论文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化工...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219.html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成昊教授: 一类新型生物材料 - 细胞膜衍生大孔水凝胶
关键字:大孔水凝胶,生物材料
  天然来源材料在生物相容性和与细胞相互作用方面优于人工合成材料。本文报道了一类新型天然来源生物材料:细胞膜衍生大孔水凝胶。直径大约160 纳米的红细胞膜囊泡被化学活化的海藻酸交联形成细胞膜衍生大孔凝胶。大孔凝胶能通过红细胞膜囊泡包封疏水分子,内部孔径约为70微米。由于大孔结构,高孔隙率和机械性能,这种新型凝胶具有可注射性。根据基因表达和表面标记的表征,体内实验发现凝胶中的巨噬细胞从红细胞膜衍...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217.html
 
江苏大学潘国庆教授Acc. Chem. Res.:基于可逆化学作用的动态生物活性表界面
关键字:可逆化学,可控生物学效应
  如何借助分子和材料的设计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动态特性是生物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首先,深入研究、进而模拟细胞外基质的动态性能对各种生理和病理的探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其次,具备动态特性的、可动态结合生物活性分子的智能生物材料表界面已经在实时细胞生物学、生物传感、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以及医学诊疗领域展现出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通过生物分子的动态修饰,构建具有动态活性的智能生...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211.ht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相关搜索:
生物        微生物        生物学        生物膜        生物体       
衍生物        生物降解        生物材料        生物质能        生物质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商业合作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07 Polym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聚合物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