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学研究 | 产业发展 | 人才交流 | 化工商贸 | 会展信息 | 实用网址 | 论坛
资讯   产品   厂商   资料   资源   会展   论坛   全站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聚合物网 > 资讯 > K 2013展 的搜索结果 共有结果1485,当前从第301条到第310条,本次搜索耗时0.0154277
 
北大工学院于海峰团队在液晶嵌段共聚物纳米相分离的稳定化方面取得进展
关键字:液晶,嵌段共聚物,相分离,自组装
  通常利用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MPS)可以组装得到10-100 nm的各种纳米结构的嵌段共聚物(BCs)。如通过控制其组成和组合参数,二嵌段共聚物膜可以产生球形、圆柱形、双连续相和层状的相结构。在这些纳米结构中,纳米圆对于BC膜中的纳米柱通道的选择性转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和近晶型的二维(2D)层状结构的作用,目前已报道的近晶型的液晶BCs(LCBCs)显示出非常宽的纳米柱范围。因此,LCBCs已被广...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195.html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富研究员团队在Janus微孔正渗透膜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关键字:Janus,正渗透膜
  正渗透作为一种渗透压驱动的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水处理、压力阻尼渗透发电以及可控药物释放等领域。正渗透技术的核心在于正渗透膜以及汲取液的设计与合成。理想的正渗透膜应该具备高渗透性、高选择性、高的耐污染能力以及低的结构因子来降低浓差极化能力。   目前,正渗透膜材料主要有不对称醋酸纤维素膜和聚酰胺超薄复合膜(TFC),聚酰胺超薄复合膜主要由...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194.html
 
华中科技大学谭必恩教授、王靖宇副教授在无机-有机聚合物杂化材料可见光驱动二氧化碳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关键字:有机多孔,超交联聚合物,石墨烯
  近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谭必恩教授、王靖宇副教授等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可见光驱动CO2转化的多孔超交联聚合物-TiO2-石墨烯复合光催化材料》(Porous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TiO2-graphene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for visible-light-driven CO2conversion)。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后王绍磊、2015级硕士生许民为论文并列第一作...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193.html
 
苏州大学于谦副教授综述:智能抗菌表面研究进展
关键字:智能抗菌
  细菌在生物材料表面的黏附和后续生物膜的形成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其中致病菌在医疗器械和植入材料表面的黏附是引发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年来耐药性细菌(即所谓“超级细菌”)的出现,使得医源性感染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隐患之一,并对社会公共卫生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设计开发能够抑制细菌黏附增殖的生物材料表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也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 ...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192.html
 
西安交通大学王铁军教授课题组在磁性水凝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关键字:磁性水凝胶,力学性能,磁性双网络
  磁性水凝胶由磁性粒子与水凝胶基体复合而成,近年来关于磁性水凝胶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在药物释放、光子晶体、驱动器和人造肌肉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磁性水凝胶力学性质极差,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王铁军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方岱宁院士合作,提出了一种溶液浸泡的策略来制备韧性极好的磁性纳米复合水凝胶 (J. Mater. Chem. B, 2018,6, 2713)。通过这种方法...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190.html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庄永兵研究员系统评述:主链含脂肪/脂环结构的聚酰亚胺研究进展
关键字:聚酰亚胺,脂肪/脂环结构
  聚酰亚胺(PI)是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芳杂环类聚合物之一,也是耐温聚合物品种之一。由于其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介电性能、良好的耐辐射性和耐溶剂性及高的机械强度,它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气体分离、渗透汽化、水处理、电池、记忆器件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自聚酰亚胺材料问世以来,全芳香聚酰亚胺因为高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辐射稳定性,以及更好的机械性能而备受关注。但当它们应用于特定的...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189.html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陈涛研究员团队在柔性可穿戴电子皮肤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关键字:柔性,可穿戴,电子皮肤
  电子皮肤可模仿人体皮肤对外界环境(包括对压力、温度及化学等刺激)的感知,因而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尽管近年来电子皮肤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还存在感应材料的响应灵敏度不足、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差及感应的范围窄等诸多问题,这些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要解决以上问题,选用具有优异性能的活性材料和设计合理的器件结构是关键。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因其优越的物理、化学以及...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188.html
 
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杨海波教授合作在光控手性金属配位自组装体系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字:手性,自组装,超分子化学
  人工手性组装体系一直是超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前沿挑战性课题。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朱为宏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杨海波教授合作,在光控手性金属配位自组装体系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Light-Driven Chiral Switching of Supramolecular Metallacycles with Photoreversibility”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hem上(Cell的化学类姐妹刊,影响因子:14.104)。   人工手性超分子...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181.html
 
清华大学刘泽文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邓涛副教授合作在三维石墨烯光电传感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关键字:石墨烯,场效应,传感器
  近日,清华大学微纳电子所刘泽文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邓涛副教授联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基于三维石墨烯场效应管的高性能光电传感器》(”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s High Performance Photodetector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利用自卷曲方法制造了一种微管式三维石墨烯场效应管(3D GFET),可用作光电传感器,实现对紫外...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180.html
 
南京大学王炜教授和曹毅教授研究团队在力化学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关键字:力化学,分子机制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炜教授、曹毅教授研究团队在力化学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通过机械力稳定马来酰亚胺-巯基化学键的新方式,在单分子和宏观层面阐释了这一反应的分子物理化学机理,并成功通过利用超声力处理提高了抗体偶联药物的稳定性,相关结果以“Maleimide–thiol adducts stabilized through stretching”为题,于2018年2月4日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 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后...
http://www.polymer.cn/sci/kjxw15178.html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相关搜索:
PEEK        ketone        like        K展        click       
Block        network        Key        Teknor        kraussmaffei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商业合作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07 Polym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聚合物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