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联系方式
  •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 邮编:710072
  • 电话:029-88431638
  • 传真:
  • Email:nwpugjw@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瞬间 > 正文
结构/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海洋腐蚀防护科研团队博士生“云端”交流研讨会顺利召开

疫情当前,延迟开学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重要举措。结构/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Structure/Function Polymer Composites,SFPC)科研团队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实现正常有效的师生科研教学工作。实行每天早8:30和晚22:00的双打卡制度(晨曦的“大家早安”开始每天的居家工作,深夜的“身体安康”送去一丝牵挂与安心),确保SFPC科研团队全体师生正常的工作联系与配合,也及时了解全体师生的实时身体状况。

加强交流增友谊,互相学习共发展。2020年03月21日上午,西北工业大学SFPC科研团队&中山大学海洋腐蚀防护科研团队(Marine Corrosion & Protection Team,MCPT)博士生“云端”交流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伟华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顾军渭教授两个科研团队的118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博士生“云端”交流研讨会。本次交流研讨会由顾军渭教授主持。

交流研讨会日程及参会人员

交流研讨会开始,李伟华和顾军渭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及进展情况。随后,MCPT科研团队的李万峰、申婷、陈志伟三位博士研究生,以及SFPC科研团队的杨旭彤、梁超博、郭永强、唐林四位博士研究生同学分别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及成果进行了汇报交流。随后,两个科研团队的与会师生就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及团队建设等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师生汇报及交流照片

最后,李伟华和顾军渭两位老师对本次交流研讨会进行总结。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活跃了科研学术氛围,加强了校际学术交流,其科研分享使与会师生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期待双方科研团队加强师生的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与研究特色,形成交叉科研合力,推动共同发展为进一步打造“科研共同体”奠定基础。

这种博士生“云端”交流研讨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师主导的单边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学术交流,是一个研究生培养的新的模式的尝试。

已是春暖花开时,待疫情结束,我们校园见!


文:杨旭彤;图:SFPC小伙伴

审核:顾军渭、李伟华


附:

(1)中山大学海洋腐蚀防护科研团队简介

中山大学海洋腐蚀防护团队(Marine Corrosion & Protection

Team,MCPT)是由李伟华教授领衔,依托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聚焦海洋强国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长远目标,以不断突破海洋防腐领域核心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为牵引,以解决海洋工程装备及近岸/离岸设施与建筑所面临的严峻腐蚀与生物污损问题为使命,开展腐蚀机理基础研究、腐蚀防护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以及腐蚀预测与监测、腐蚀防护技术工程技术开发等多项工作。

李伟华教授目前为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卓越科学家,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方面的研究,立足国家海洋战略需求,研究工作旨在通过不同尺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手段,致力于海洋恶劣环境下海工材料腐蚀诱发机理,功能化防护材料,以及防御调控新技术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基金委、以及科学院等10余项国家级课题,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Corrosion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13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9项,参编行业标准10余项。其成果应用于胶州湾跨海大桥、日照港十万吨煤码头等20余项大型海洋工程,为海工装备安全服役保驾护航。

团队目前有教授10名、副教授29名,博士后与专职科研人员13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60余人。其研究方向涵盖南海多因素耦合腐蚀机理、生物污损机制、涂层防护技术、天然能源阴极保护技术、腐蚀监检测传感技术、腐蚀预测与大数据等方面。






(2)结构/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科研团队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结构/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Structure/Function Polymer Composites,SFPC)科研团队成立于2018年05月20日,主要从事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纤维增强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和电磁屏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工作。现有教授1人、准聘副教授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2人。




SFPC科研团队负责人顾军渭教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军品配套项目(国家级)1项、基础加强计划技术领域基金项目(国家级)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项目2项(第二单位负责人);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航天科学技术基金和航空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和其他横向课题13项。已在Angew Chem Int Edit, ACS Nano, Sci Bull和Compos Sci Techn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50篇,SCI引用5200余次,H因子44。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98篇(入选第一作者/通讯作者ESI热点论文19篇、ESI高被引论文31篇)。授权和受理国家发明专利37项;参编Wiley出版社专著1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1部。

自SFPC科研团队成立以来,研究生获批博士论文创新基金、研究生校企协同创新基金和研究生创意创新种子基金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发表SCI论文35篇。入选ESI热点论文14篇、ESI高被引论文14篇。研究生获陕西省第四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评奖理科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8年);第十七届“三航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论文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2019年)。皇甫一鸣同学被评为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2020年)。董文彩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8人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次获专项奖学金。郭永强同学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2019年)和“学术之星”称号(2019年)。杨旭彤同学荣获“2019 CSTE 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Award”(2019年度CSTE杰出青年学者奖;此奖每两年选拔1次,每次全球1人。首位来自中国的获奖者);郭永强同学的研究成果入选201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9年);梁超博同学获201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冠名最佳POSTER奖(10项/4600名参会代表),郭永强同学获201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最佳POSTER奖(78项/4600名参会代表);宋萍同学获第十一届亚澳复合材料会议(ACCM-11)最佳Mini-oral/Poster奖(第1名,共3人获奖);杨旭彤同学获2018先进材料与可持续技术国际研讨会(AM&ST18)“Springer ESR Best Presentation Award”(会议最佳报告奖,共2人获奖)。

自SFPC科研团队成立以来,本科生(本科导师制)获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7项,参与发表SCI论文14篇。何沐锟团队和阮坤鹏团队分获“光威杯”复合材料科技创新竞赛全国一等奖(2019年)、二等奖(2018年);何沐锟团队获第一届“全国先进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2019年);张海天、林予涵同学获第六届卓越联盟高校“卓越杯”大学生化学新实验设计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2019年)。本科生唐林、阮坤鹏同学被评为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生,毕业论文均被评为西北工业大学本科优秀论文。唐林同学获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科技之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