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联系方式
  • 通信地址:天津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 邮编:300387
  • 电话:022-83955362
  • 传真:
  • Email:zqs8011@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课题组付征同学参加“中国材料大会2021”并作报告

202178日至12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发起并主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21”在福建省厦门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大会设有47个分会场,2个材料论坛。聚集了包括能源材料、环境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基础研究等各个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大会的两院院士共有26位,它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成会明院士、郭万林院士、江雷院士、刘云圻院士、蒙大桥院士、田中群院士、魏炳波院士、魏悦广院士、王中林院士、于吉红院士、俞书宏院士、张锦院士、朱美芳院士、张统一院士、邹志刚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丁文江院士、干勇院士、蹇锡高院士、蒋士成院士、李元元院士、聂祚仁院士、王琪院士、王迎军院士、王玉忠院士、谢建新院士、张平祥院士。出席本次大会的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现任领导,分别是丁文江、韩高荣、李元元、聂祚仁、王近军、魏炳波、谢建新、姚燕、张平祥、周科朝、周少雄、朱美芳。大会报告开始前,颁发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宣读了获奖人员名单,分别授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

水凝胶材料具有独特的软湿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水凝胶材料的研究当中。为推动水凝胶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材料大会第一次开设水凝胶材料分会。分会邀请了水凝胶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边黎通过以透明质酸为基质,通过主客体的物理结合,用预组装的方式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超分子水凝胶。该种水凝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细胞组织工程支架载体,在再生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武汉大学-蔡杰成功实现纤维素和甲壳素在水溶剂体系中的直接快速溶解,通过分子设计和聚集态结构调控,构建高性能和多功能纤维素和甲壳素基水凝胶,为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开拓新途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蔡仲雨开发了一种戊二醛微交联蛋白质的方法,制备得到了刀豆蛋白和葡萄糖/半乳糖结合蛋白等两种不同的蛋白质水凝胶,并将其制备成光子晶体生物传感器,分别用于微生物及葡萄糖的检测。

南京大学-曹毅通过单分子实验与宏观材料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套理性设计生物材料力学特性的方案,通过对微观交联点和高分子交联网络的设计,制备了多种力学特性可控的水凝胶材料。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杜学敏通过分子、微纳与宏观多尺度协同,实现水凝胶材料可控变形与变色功能,将极大拓展智能水凝胶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北京大学-黄建永受栉水母的水下生物组织特异性粘附特 性启发,利用静电和动态化学作用力,合理设计材料组成,巧妙利用静电作用对氢键进行有效屏蔽,成功制备得到具有特异性粘接性能的凝胶材料。

南方科技大学刘吉通过在聚乙烯醇凝胶内部引入可控的纳米晶域,开创性的实现水胶体系疲劳阈值达1,000 J/m2,突破 Lake-Thomas极限值(10-100 J/m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明杰围绕凝胶网络中多组分聚合物可控微相分离与界面调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制备的油水凝胶互 穿网络,在复杂环境下具备高强、稳定、可编辑等特性。

天津大学-刘文广提出了一种自增稠、自增强策略来实现高强度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胶的3D打印,并通过先挤出打印,后UV辐照增强的方式,获得由耐溶胀高强度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胶构成的3D打印结构。

北京化工大学-石峰构建了宏观水凝胶构筑基元的超分子组装模型,分别针对最初界面接触的过程和凝胶网络的扩散过程进行了研究,发展了修复过程的可视化研究方法。

吉林大学-孙俊奇通过在水凝胶中原位构筑物理交联的硬且韧的微相结构,在实现力学性能大幅度增强的同时,通过调控微相结构的动态性,以赋予水凝胶快速、高效的自修复能力。

南方科技大学-吴德成发展了硬而脆的壳聚糖物理网络构建的新策略,壳聚糖的网络类型、结构和物理性质均能简便调控, 然后将其作为第一网络成功地制备了多种高强韧且结构性能可灵活调控的双网络水凝胶。

清华大学-谢续明基于MBN的水凝胶结构设计可以将网络均化和能量耗散结合起来简单而高效地制备高强凝胶的特点,制备出具有快速热响应性能的接枝在纳米硅球表面的异丙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共聚物水凝胶[P(NIPAM-co-AA)]

天津大学-仰大勇利用DNA分子合成功能材料,围绕分子组装、功能调控和生物应用开展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张连斌以光子晶体水凝胶为基板,将两种对同一外界刺激具有相反响应性的单体区域选择性修饰在模板上,得到光子晶体隐形图案。

南开大学-张拥军为了提高水凝胶强度通用的策略是引入能量耗散机制。制备了多肽交联的水凝胶。测试表明,由于能量耗散机制的引入,凝胶机械性能大大改善。

浙江大学-赵骞我们模拟自然界中原理平衡态(过稳态)的变化行为,以具有温敏性能的水凝胶作为形变材料,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材料形变方式。

南京大学-赵远锦对生物医用材料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设计,并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获得了一系列结构功能特异的生物材料,解决器官芯片构建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峰发展了表面催化引发自由基聚合技术(SCIRP),解决了在通用材料和医疗器械表面可控修饰水凝胶润滑涂层的难题。发展了亚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技术,实现了仿生层状高性能软骨水凝胶材料的制备。

课题组付征同学在中国材料大会2021-水凝胶材料分会场做了题为结构色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变化及其光学性能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具有温敏性的PNIPAM基微凝胶,通过胶体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多种形态的凝胶纤维,其中黑莓状凝胶纤维可在溶剂作用下实现快速智能显色。报告结束后,付征同学与参会人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