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联合主办,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六届生物复合材料研讨会”在江西九江顺利召开。来自国内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内知名企业等单位的360余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及优青等20余名),就创伤及抗菌敷料、神经修复支架材料、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药物载体与药物控释、医学应用及转化医学、生物医用水凝胶、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静电纺丝、人工血管支架材料、细胞与材料相互作用、仿生材料以及生物3D打印等主题开展了研讨和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付小兵教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振鹏教授,华东交通大学校长罗玉峰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刘昌胜教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中心主任奚廷斐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陈晓峰教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万怡灶教授等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第六届生物复合材料研讨会”又名“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2016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设有一个主会场及七个分会场,共安排了9个大会报告,23个特邀报告,126个口头报告。大会报告分别为:付小兵院士所作“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精准治疗:应该体现技术、管理与基因研究的有机结合”大会报告,德国美因茨大学Werner E.G. Müller博士所作“Nature’s blueprint:biomaterials and their potential medical applications for regenerative implants”大会报告,刘昌胜教授所作“骨再生过程中的血管化问题”大会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刘伟教授所作“PGA支架纤维产业化制备及其在软组织构建中的应用”大会报告,浙江大学长江学者计剑教授所作“生物医用界面的仿生组装与修饰”大会报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长江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教授所作“植介入医疗器械的生物力学设计”大会报告,沈健教授所作“两性离子化血液相容性生物医用材料”大会报告,陈晓峰教授所作“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细胞学研究”大会报告,中科院金属所杨柯研究员所作“金属生物材料的生物功能化探索”大会报告。大会报告由陈晓峰教授、冯庆玲教授、刘昌胜教授以及沈健教授等主持。
作为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或改善某一种生物材料的性能,获得结构和性质类似于人体组织的仿生生物材料,并用于修复及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属于化学、物理、生物、医学、药学等多学科与材料科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具有巨大生命力的前沿领域,涉及亿万人的福祉,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其所属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是推动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行业的优势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内涵的科学途径。
此次研讨会到会代表360余人,共收录会议论文220余篇,无论从参会人数、收录论文数还是会议规模都属历届“生物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之最;另外,本次研讨会第一次尝试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联合主办,为学会之间的交流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沈健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作总结性发言,他认为:“本次会议作为一次较大规模的全国性研讨会,第一,从不同方向系统的介绍了近年来生物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状况;第二,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中的难点问题;第三,对未来生物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本次会议得到了承办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及所在地江西省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研讨会还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华侨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植入物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