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澳门大学“春明糖水”团队《Adv. Mater.》:扭转氢键、打印血管
2025-05-14  来源:高分子科技
  三维打印具备仿生血管网络的微通道系统,已成为组织工程、器官芯片与药物筛选等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然而,实现一种同时具备材料兼容性、高结构精度与多尺度覆盖能力的血管构建策略,仍面临显著挑战。近日,澳门大学王春明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氢键重定向(Hydrogen Bond Re-Orientation, HyBRO)的创新策略,通过调控牺牲材料表面的氢键取向,构建出跨越从微血管到小动脉的尺度、广泛兼容多类亲水与疏水基体的通道网络,可支持内皮细胞屏障形成与TRPV4介导的剪切响应,为构建具有生理功能的血管化结构提供了通用平台。


  在再生医学、器官芯片和药物筛选等交叉领域中,纷繁复杂的场景对血管网络构建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适应性(adaptability)”要求:不仅要精准还原目标结构与尺寸,还需兼容多种材料体系以实现功能适配,以此来满足不同的应用目的。目前,牺牲模板法(sacrificial templating)因其工艺简便、适配性广,成为构建通道网络的常用策略。该方法通过预先打印可移除的牺牲材料(sacrificial materials),将其嵌入至基材中,待基材固化后溶解模板,从而形成通道结构。然而,现有牺牲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三类问题:1)打印成型性有待改善,难以构建多级分支结构(如明胶);2)溶解时易发生溶蚀变形,导致通道保真度下降,影响尺寸还原(如PVAPluronic F-127);3)材料兼容性不佳,只能选择单一的亲水或疏水性基材,或依赖特定的打印体系(如嵌入式打印)。


  澳门大学王春明教授团队提出“通过非溶剂(nonsolvent)控制氢键取向来稳定牺牲材料界面”的策略解决。牺牲材料在嵌入过程中界面不稳定是限制适应性的底层原因,界面不稳定将导致基材中的溶剂在固化前快速渗入模板内部,使其在被移除前出现不可控的溶胀(亲水性基材)或脱水变形(疏水性基材),最终破坏预设的通道结构。非溶剂是指可与水互溶但无法溶解牺牲材料的有机试剂。此前,团队已在相关研究中提出非溶剂淬火(nonsolvent quenching, NSQ打印方法(Adv Sci 2022, 2203236),通过诱导材料表面快速硬化,在界面形成致密保护层,有效提升结构保真度。在本研究中,团队进一步推测该过程可驱动材料表面氢键由指向外部溶剂转变为材料内部自连,进而建立起抵御外部侵蚀的稳定屏障,从抑制牺牲模板在嵌入基材后的膨胀与变形,基于此提出氢键重定向策略(Hydrogen Bond Re-Orientation, HyBRO),通过将氢键从向外转为向内,实现对界面的有效保护(图1



1. 传统策略 vs HyBRO:通过氢键定向调控,实现高适应性的血管网络构建工艺


  为验证HyBRO策略的分子机制,课题组以模式分子葡甘聚糖GM为模型,系统研究了非溶剂DMF在淬火过程中的氢键重定向效应。实验发现,在加入氢键干扰剂尿素后,相分离显著延迟,表明氢键作用是驱动淬火的关键。SAXS结果显示,NSQ处理促使GM形成更致密、稳定的聚集体;ATR-FTIR分析进一步确认,淬火显著提升了GM链间氢键比例,同时抑制了GM外部溶剂(之间的氢键形成,验证了氢键从对外内聚的定向转变。



2. NSQ实现GM氢键重定向


  在明确这一机制后,团队进一步验证了HyBRO策略的实际效果。实验表明,未经处理的块状凝胶在水中易发生剧烈溶胀溶胀变化超过320%;而经HyBRO处理后,溶胀率控制在约131%,结构稳定性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HyBRO模板生成的通道尺寸与设计值高度一致,误差控制在±10%以内,有效保障了通道结构的保真度与一致性。借助这一策略,团队在明胶和海藻酸体系中成功构建出三次分叉的层级血管网络,通道直径覆盖40400 μm,精准实现从微血管到小动脉的十倍尺度跨越,充分展示了HyBRO在通道精度、尺寸可控性和复杂结构再现方面的综合优势。



3. HyBRO显著抑制溶胀,实现高保真度通道构建


  鉴于传统方法在亲疏水材料间的选择受限,课题组进一步将HyBRO策略扩展应用于多种代表性材料,以验证其广谱兼容能力。结果显示,HyBRO可在海藻酸钠、明胶、琼脂糖和GelMA等常见亲水性基材中稳定构建通道结构;同时,在乙酰化葡甘聚糖、聚己内酯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疏水性基材中同样表现出良好成型能力。此外,HyBRO不仅适用于GM多糖材料,对于传统的PVA模板也能显著提升其结构保真度,进一步印证了该策略在不同材料平台下的适用性。



4. HyBRO可与多种亲/疏水基材兼容


  HyBRO策略不仅具有优越的适应性,还能支持内皮细胞生长和功能表达。实验表明,内皮细胞在通道内可逐步建立稳定的胞间连接,显著抑制物质的渗透,展现出典型的血管屏障功能。更重要的是,该通道系统能够模拟生理剪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通过TRPV4感知流体刺激,激活钙信号通路并促进一氧化氮释放,呈现出与真实血管相似的力学应答与生理调控特性。这一系列结果表明,HyBRO不仅可实现结构精细、尺寸可控的血管网络构建,更具备重建具功能活性血管系统的潜力。


  本研究提出的HyBRO策略通过“氢键重定向”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牺牲模板法在“适应性”上的瓶颈。该策略不仅可精准构建高保真度(>90%)、多尺度(10倍跨越)通道网络,还广泛兼容多类亲水与疏水材料,并支持内皮细胞的功能性生长及剪切力响应,实现了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协同重建,为再生医学等领域的血管化构建提供了一个通用兼容的新技术平台。相关成果以 “A Highly Adaptable Hydrogen Bond Re-Orientation (HyBRO) Strategy for Multiscale Vasculature Fabrication” 为题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论文第一作者是澳门大学博士生(现博士后)廖祯诚博士,其也是前期设计非溶剂淬火打印技术的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获得澳门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澳门大学科研基金的联合资助。欢迎访问课题组网站(https://sklqrcm.um.edu.mo/chun-ming-wang/)开展交流合作。


  原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17734?af=R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