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市场行情 >> 正文
二甲醚产业大起大落的前前后后
2009-8-4 来源:中国化工网
关键词:二甲醚 液化石油气 产能过剩

    二甲醚企业最近的日子真是难过。去年上半年还曾风光无限的二甲醚厂商们如今已纷纷陷入困境,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二甲醚企业都处在亏损边缘。 
    “受金融危机影响,所有二甲醚生产厂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国内37家主要生产厂仅有26家还在运营,产业整体开工率仅为13%。”新奥集团新能化工集团市场部主任周涛曾经在一次市场峰会上道出了目前二甲醚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除了开工率降低外,二甲醚价格也下跌严重,出厂价从2008年最高时的68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大约3000元/吨。   
    二甲醚是如何热上去的   
    事实上,到2008年上半年,二甲醚还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产业。    
    近年来,二甲醚方便、清洁、动力性能好、污染少、易贮存等特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其作为替代能源被应用于车用、燃料用、医用、抛射剂用等领域。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在京召开了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指出二甲醚是适合于我国能源结构的替代燃料。之后,二甲醚产业在我国进入发展快车道。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二甲醚总产能不到3万吨/年,2006年末升至79万吨/年。进入2007年,各地二甲醚投资项目层出不穷,国内企业上马了大量中小型装置,且多以5万~10万吨装置为主,导致国内二甲醚年产能迅速攀升至2007年底的220万吨/年,二甲醚工业化规模初现。    
    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我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发展专题报告(征求意见稿)》后,国内二甲醚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08年10月,我国二甲醚产能已达491万吨/年。到国际金融危机演化为全球性危机时,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二甲醚生产国。    
    最近几年,国内企业投资二甲醚产业的热情空前地高。仅仅在2008年,不少以煤基甲醇为原料的大规模二甲醚项目上马。2008年4月,湖北三宁化工与山西晋煤集团敲定投资58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二甲醚项目;2008年6月,河北凯跃集团100万吨二甲醚项目试运行;之后,香港亚洲新能源公司宣布投巨资协同内地企业在河南孟津建设年产100万吨二甲醚项目。除此之外,中石化、中煤集团等4家企业也合资成立中天合创公司筹建年产300万吨二甲醚的大型生产装置;新奥集团则在张家港市开建年产百万吨的二甲醚项目;上海华谊集团、兰花科创、天茂集团、泸天化等公司也都在直接或间接地运作二甲醚项目。投资二甲醚项目的企业,由早先的煤化工企业一枝独秀变为燃气、煤化巨头双雄争霸,更从原来的单一内资企业唱独角戏变为外企、合资企业、民企、国企的大合唱。
    在企业投资热情高涨的同时,二甲醚价格也水涨船高,2008年,二甲醚市场价格由2000年的3200元/吨上升到最高时的6800元/吨。
    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0年,我国计划投产的二甲醚项目有14个,合计产能为395万吨/年,预计2010年我国二甲醚总产能将达到850万吨/年。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