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高新技术纤维荣耀榜
2010-12-3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高新技术纤维 产业化

    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PE)产业化

  -进展情况:干法技术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原湿法技术正在加快升级,并已建立多条产业化生产线,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产能已达6500吨,约占全球的50%,产量达到3000吨,产品大量出口海外。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研究,到本世纪初,突破了关键性生产技术,目前,我国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产能及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中等水平。现在国内有郑州安泰防护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同益中特种纤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湖南中泰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爱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代表企业:北京同益中特种纤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同益中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建成安全配套、溶剂回收的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生产基地。近日,该公司投资兴建的第四代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项目,在纺丝液浓度、系统集成度、工程化配套水平、自动化程度、产品性能和质量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地位。近年来,他们研发的超高强高模聚乙烯冻胶法连续直纺生产工艺技术,实现了与国际同行技术的接轨,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公司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产能在500吨/年,四期工程竣工后,产能将达到1000吨的规模,而且,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单纤丝束、强度进一步提高。

  -点评: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在军工、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民用领域应用也十分广泛,每年的市场需求量约在10000吨左右。目前,我国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年产量不足2000吨,主要用于制造防刺服、防弹衣、防弹头盔、绳缆、远洋渔网、劳动防护等,部分纤维出口欧美及亚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指出,要进一步解决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蠕变性能,优化湿法工艺,实现干法工艺产业化等关键技术,为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研发指明了方向。

  碳纤维(CF)T300产业化

  -进展情况:“十一五”期间,多家企业完成百吨级生产线产业化攻关,千吨级生产线已投入运行。国内产能已达到2750吨,产量400吨。

  目前,我国已有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吉林神舟碳纤维公司、山东天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兴中宝碳纤维有限公司等生产规模大小不一的碳纤维生产厂家。反观全球,由于碳纤维生产工艺复杂,至今世界上规模企业不超过12家。他们分别是日本的东丽、东邦和三菱丽阳,美国的氰特工业公司(Cytec)、赫克塞尔(Hexcel)公司、卓尔泰克(Zoltek)公司、阿莫科(Amoco)公司,德国的SGL,韩国泰光产业公司以及中国台湾的台塑公司等。

  -代表企业: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

  威海拓展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500吨原丝、500吨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其中,CCF300(GQ35BM) 3K碳纤维150吨/年;CCF300(GQ35BM) 12K碳纤维1000吨/年;碳纤维机织物120万平方米/年;碳纤维经编织物60万平方米/年。威海拓展“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计划2011年投入运行。

  -点评:在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要求T300级碳纤维突破原丝、碳化装备和上浆剂等关键技术,到2015年达到万吨级技术。T400、T700、M40级碳纤维完成产业化开发。从总体形势看,我国当前处于由T300通用级向高性能的T700和T800发展的过渡期。因此,研制高性能碳纤维已是当务之急。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