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福建长乐:无棉之乡铸纺城
2012-2-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纺织企业 福建长乐

    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了长乐纺织企业大举扩张的步伐:龙头企业金纶高纤的三期项目预计今年5月建成,届时年产能将扩大一倍,达100万吨。另一龙头企业锦江科技正在推进三期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20万吨,跻身世界民用尼龙纤维企业前列。

    阔步前进昭示着火红图景。2011年,长乐纺织产业再次飞跃——总产值突破700亿元,成为支撑我省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产业集群。他们剑指的目标更宏伟:2013年前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长乐,不产一棵棉花。“无棉之乡”却崛起了“草根工业”,并渐渐长成“参天大树”。这一历程如何?挑战有哪些?未来跨越发展的路在何方?

借力东风 “草根工业”渐渐长成“大树”

    长乐素有织布传统,改革开放东风吹来,敢闯的金峰镇农民纷纷集资办起蚊帐厂。1979年初,全市首家纺织企业——金峰凤港针织厂诞生。之后,不到两年,金峰镇就涌现出3000多台织布机,周边乡镇也跟着效仿。至1983年,长乐纺织企业发展到45家,总产值689万元。

    长乐市经贸局副局长陈木珠介绍,当时,农民的商品意识和市场自发引导起主要作用,依靠“三闲”(闲人、闲资、闲房)和“三家”(家庭式作坊、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经营)发展。1984年,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来长乐考察,看到“唧唧复唧唧,家家当户织”的壮观景象,他形象地称之为“草根工业”。

    至1988年,长乐纺织企业达到410家,总产值2.14亿元,比1983年增长31倍。资金、技术、设备、原料等要素向长乐汇集,金峰、松下等乡镇逐步出现纺织专业镇、专业村。

    上世纪90年代,经过原始积累后,长乐纺织业开始扩张,每年至少有3亿元的资金投入纺织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渐成趋势:产业分工上,主要以经编、花边、锦纶丝、涤纶丝、棉纺为主;区域分布上,主要聚集在航空港工业集中区、滨海工业区、闽江口工业集中区。

    1995年,费孝通先生再次莅临长乐,看到纺织业规模不断壮大,赞誉“草根已长成大树”。至1996年,长乐纺织企业达到696家,其中产值超千万企业达到7家,超亿元企业1家;纺织总产值达15.93亿元,比1991年增长5倍,年均增长40%。

民资回归 纺织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大树”真正枝繁叶茂,则得益于长乐市2002年开始大力实施的民间资本“回归工程”。

    长乐海外华侨达40多万人,侨居在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有6万多名企业家遍布国内各个省市,民间资本十分丰厚,每年仅侨汇收入就达数亿美元。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能力因此大大加强:“十一五”期间,长乐纺织业固定资产同比增长了2.6倍,2010年达155.43亿元。

    资金优势转化为设备及生产率优势。目前,长乐棉纺企业已拥有自动络筒机1000多台,成为全国自动络筒机增加最快的地区,80%棉纺企业设备达国内领先水平;经编行业、化纤行业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卡尔迈耶高速经编机、巴马格纺丝等设备。“从全国来说,长乐纺织业劳动生产率比全行业平均水平高62%。”陈木珠介绍。

    集聚发展催动产业集群兴起,规模效应凸显。“通过集中采购、协商定价、原材料本地消化等措施,集群内的企业生产成本要比集群外的降低5%-10%。”陈木珠说。

    2005年,长乐纺织业迎来质变时刻,年创产值190亿元,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首次突破50%,“支柱产业”名副其实。当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长乐“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称号。“十一五”以来,更是跨越发展,每年新增产值100多亿元,2011年达700亿元,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60%。

    “长乐纺织”在国内乃至国际地位渐渐凸显,锦纶民用丝产能达4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近30%,占全球11.4%;纺纱规模550万锭——一个县域有这么大的规模,在全国还不多见,纱线年产能105万吨,其中纯涤纱约占全国产能70%;针织经编面料、花边产品25万吨,占全国1/5市场份额。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