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复合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碳纤维:希冀产业成功起步
2012-4-24 来源:化工报
关键词:碳纤维 产业 起步

  降低成本两条途径

  对于碳纤维工程中提出的低成本化和高端创新示范的目标,李克健指出,低成本是提升碳纤维竞争力和应用推广的关键。目前12K的碳纤维产品,国外产品的售价在150~220元/千克,国内以此价格出售难有利润可言,甚至赔本。

  对此他给出了两条降低成本的建议,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同等规模的生产线,我国每小时产量仅为国外的1/3。同样的投入,产出差别却很大,售价自然难降低。二是探索原材料多元化。目前我国商业化的碳纤维生产原料几乎都是聚丙烯腈基(PAN),其原料丙烯腈属于危化产品,成本比较高。未来可以在沥青基、黏胶基和木质素基等方面加大开发,通过原料多元化来降低成本,目前已有一些企业涉足该领域。

  此外,降低能耗也非常关键,目前生产1吨碳纤维耗电高达3万~4万千瓦时,国外的能耗数据尚不明确,但是这方面应该有潜力可挖。
 
  产品开发着眼高端

  李克健强调:“碳纤维开发必须要着眼高端,目前高端玻璃纤维的综合性能已经接近T300级碳纤维,日本已经开始淘汰T300,我们再在低端产品上耗费精力没有意义。而且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很多工艺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如风力叶片、电缆芯、建筑补强等,应用要求起点比较高,这也促使我们只能往高处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碳纤维攻关一直备受各方关注,但成效却并不明显。目前我国碳纤维生产企业有30多家,大部分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并不过关;规划产能高达7万~8万吨/年,实际产量却仅有2000吨左右,大部分尚达不到T300水平,不能满足高技术产品要求,故销路不畅,每年还要进口约6000~7000吨。

  为避免重蹈覆辙,李克健呼吁:“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政府指导下有序进行。国家提出的碳纤维发展方向非常正确,但要避免企业投政府所好而盲目上项目。希望相关部门做好论证和监督工作,避免把碳纤维当成‘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