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美会谈结果出炉 ICE压力逐渐释放
2021-03-24 来源:中国棉花网 点击
关键词:ICE

  美国当地时间3月19日,中美高层会谈结束,与之前人们预料的一致,这次会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甚至没有看到双方在哪些问题上达成统一的观点。然而,在会谈结束后分别召开的记者会上,双方似乎都认为这次会谈很有必要,都认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与3月17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的看法一致。

  崔天凯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本次会晤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中美双方高层首次面对面沟通,中方并不指望一次对话能解决所有问题,没有过高的期待和幻想,希望会谈能够成为一个开端,双方带着诚意来,带着理解离开。

  这次中美会晤不仅让国际社会更加看清了中美分歧的关键点,也让双方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对方的底线,对于未来处理双方的关系是有利的。对整个全球经济、贸易、交流及金融、商品期货等市场的影响在预料之中——有失望但并不出格。

  3月19日ICE盘面低开低走后呈“V”形反弹,主力合约虽未能守住85美分/磅关口,但随着中美高层会谈结果“偏中性”及谷物、原油等能源期货上涨,棉价下行压力逐渐缓解,蓄势、振荡和反弹的气氛渐渐占据上风。

  对此,一些外商、机构看多、看涨情绪回升,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中美高层战略会谈“忧不掩喜”,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口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包含棉花);

  二是全球农产品价格持续处于上涨通道,粮棉、豆棉争地的现象在全球各国上演,疫情蔓延和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生产不足,引发全球粮食、农副产品短缺,上涨的趋势不可阻挡。2020年2月份,国际高粱价格同比上涨了82.1%,国际玉米价格同比上涨了45.5%,国际小麦价格同比上涨了19.8%;

  三是美棉基本面持续向好,基金蛰伏待机。一方面2020/21年度美棉已接近超卖;另一方面ICE进入天气、种植面积以及USDA全球供需预测数据炒作阶段,尤其主产棉区天气越来越关键;

  四是美国财政刺激停不下来,全球通胀不可避免。在拜登的1.9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后,美国总统将目光可能投向了更大的法案——基础设施,而民主党人已经在考虑如何在没有共和党支持的情况下进行支出。如果美国对基础设施、研发技术和教育进行大量投资,便可从供给侧着手提升生产率,加速全球商品通胀的预期、风险。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
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邮箱:info@polymer.cn
(责任编辑:sun)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