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土博士”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15-04-0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博士 就业

  眼下,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季即将结束,我国高校培养出的本土博士求职形势越来越严峻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有在本土培养出一流的博士才能称得上真正成功的教育,而本土博士艰难的就业现状势必将影响到我国一流本科生、硕士生未来的选择,进而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本专题通过对正在求职路上的博士生进行近距离采访,以及专业视角的解读,希望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更多关注。

一位女博士的心酸求职路

  “当初决定要读博的时候懵懵懂懂的,现在才觉得找工作的确困难。”中国科学院某中部省份研究所的应届博士生曹华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感慨道。

  眼看着毕业的日期一天天临近,自去年9月开始找工作至今,曹华的求职经历说起来有点心酸,“一个offer也没拿到”。反观和自己同一位导师的两名男同学,“一个已经签好了,另一个也进入了最后的人事手续阶段”。

  和这两位同学相比,曹华认为,自己迟迟找不到工作的一大原因正是自己的性别。“我们这一批学生中,就业形势很明显,男生找工作普遍比女生好找许多,他们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今年30岁,已婚,去年刚生了宝宝,出于家庭考虑,求职时曹华考虑的工作地点只有太原,就业选择相比一线城市来说少了很多,“许多简历投出后,收不到任何回音”。曹华说,这时她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作“石沉大海”。

  不过,相比自己的情况,曹华也说,有些同学求职情况比她还糟糕一些。“有个和我同龄的女生,至今单身,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往往认为求职者难以稳定,容易变换居住地。”

  去年为了生宝宝,曹华延迟毕业,而现在找工作时,曹华反而觉得,宝宝的出生客观上成了自己在用人单位考虑时的“加分项”。这其中的逻辑不难理解,对于正值婚育年龄的女性,用人单位往往担心其入职一段时间便会迅速生产,不仅要休产假,个人精力也会自然地向家庭倾斜。“就拿我自己来说,生了宝宝之后我才体会到,真的是希望能够多多照顾家庭,事业方面的进取心肯定不如男生那么旺盛。”她坦言道。

  至于年龄方面,曹华倒觉得竞争时并无明显劣势。“毕竟,博士毕业生大多都是二十八九岁,三十岁左右都算正常的毕业年龄。对于35岁以下的普遍要求,大家都不难达到。”(韩琨)

面试时的论文门槛

  “招一名博士毕业生入校,到底更应该看重他的科研潜质,还是看重过往的论文发表?”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博士李然对这一问题,至今疑惑。

  李然告诉记者,提交简历时,所应聘的高校会要求应聘者提供论文标题或PDF格式的论文首页,并注明发表在哪些刊物上。

  “如果论文条件不符合该校的规定,通常连面试机会都不会给。”李然举例说,文科中一些小众的学科,核心期刊本来就不多,导师发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尚且不易,更不用说博士生的投稿了。而一些高校的论文规定“一刀切”——无论文理工,应聘者均要求发表3篇及以上核心期刊论文,“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这个要求也许并不高,但对于小众学科的文科博士而言,真是难比登天”。

  当然,他也承认,通过论文考查一个人科研潜质的做法,初衷并没有错。但是,高校随后在面试环节上的一些做法,却让他觉得“更关心的是论文是否真实发表,发表在哪一等级的期刊上,而不是质量本身”。

  李然找工作时,面试过五六所高校,无一例外都要求附带论文原件。他猜想面试中会考查学术问题,还特意翻出写论文时的参考文章,准备了一番。然而,面试时,“只是简单地问了问学习经历、家庭情况,没有人跟你讨论写作观点、质量高低等学术上的问题,所带的论文原件似乎只是为了证明简历的真实性”。

  那么,论文就一定能代表博士的真实水平吗?李然表示,发表论文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版面费,普通刊物在800~1000元,核心期刊的版面费更是高达万元。一些发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论文,由于博士生付不起版面费,当中也不乏质量较高的文章;而一些不负责任的核心期刊,认钱、认关系不认质量,也可能刊登一些有失水准的文章。

  “如果在入门条件上把论文卡得太死,面试中又忽略学术考查,就有可能错失一些有才华的博士生,同时让一些懂得钻营的人有机可乘,这样的竞争生态无疑会让更多的博士毕业生越发沮丧。”李然说。(温才妃)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