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京化工大学杨万泰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2017-11-2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11月28日,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次院士增选工作是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后进行的第二次增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界和全社会广泛关注。增选工作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启动,根据《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要求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等规定,在中国科学院党组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全面部署并认真组织完成了此次增选工作。

  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2017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1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技术科学部12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新当选院士中有3名女性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学者杨万泰教授当选。

  为优化院士队伍学科结构,今年,继续有多名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当选,其中有5人通过特别推荐机制推荐;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通过此次增选,院士队伍的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

  根据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方案关于适当增加外籍院士名额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进一步加强了对外籍院士选举工作的组织和引导,并将外籍院士正式候选人名额从2015年的14名提高到20名。经过全体院士投票选举,2017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6人。其中,安德烈·盖姆(Andre K. Geim)和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James Fraser Stoddart)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共61人,分学部以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11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马余刚

49

原子核物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

王小云(女)

50

基础数学

清华大学

3

方复全

52

数学

首都师范大学

4

汤  涛

54

计算数学

南方科技大学

5

李儒新

47

光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6

何国威

54

流体力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7

陈志明

51

计算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8

徐红星

48

分子光谱和纳米光学

武汉大学

9

龚新高

55

计算物理

复旦大学

10

韩占文

51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11

蔡荣根

52

引力理论和宇宙学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化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杨万泰

60

高分子化学

北京化工大学

2

张东辉

50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

陈  军

49

无机化学

南开大学

4

岳建民

55

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5

赵宇亮

54

分析化学、放射化学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6

郭子建

55

化学生物学

南京大学

7

彭孝军

54

精细化工

大连理工大学

8

谢在库

53

石油化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9

谢作伟

53

有机化学

香港中文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卞修武

53

医学(病理学)

陆军军医大学

2

刘耀光

63

植物遗传学

华南农业大学

3

陆 林

50

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

北京大学

4

陈化兰(女)

48

兽医学、病毒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5

陈晔光

52

细胞生物学

清华大学

6

季维智

67

生殖与发育生物学

昆明理工大学

7

种 康

55

植物生理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8

顾东风

58

预防心脏病学与流行病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9

徐 涛

46

生物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10

黄荷凤(女)

59

妇产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

11

蒋华良

52

药物科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2

樊 嘉

59

肿瘤学(肝癌基础与临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3

魏辅文

53

保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地学部(1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丁 林

51

构造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

张宏福

54

岩石地球化学

西北大学

3

杨经绥

67

岩石大地构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

邵明安

60

土壤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5

邹才能

5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6

侯增谦

56

矿床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

徐义刚

50

岩石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8

窦贤康

51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9

潘永信

53

固体地球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0

戴民汉

52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厦门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毛军发

51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

王建宇

58

光电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3

吴朝晖

50

计算机应用

浙江大学

4

杨德仁

53

半导体材料

浙江大学

5

郑志明

63

信息科学/数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

管晓宏

61

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技术科学部(12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田永君

54

超硬材料

燕山大学

2

刘昌胜

50

生物材料

华东理工大学

3

张清杰

58

材料科学与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4

杨 伟

54

飞行器设计与飞行控制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5

杨孟飞

54

空间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6

芮筱亭

60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

7

欧阳明高

58

汽车动力系统

清华大学

8

段文晖

50

计算材料科学

清华大学

9

郭万林

56

力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

郭烈锦

53

能源动力工程多相流与氢能

西安交通大学

11

滕锦光

53

结构工程

香港理工大学

12

魏悦广

57

固体力学及跨尺度力学

北京大学


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16人,按英文姓氏字母为序)

序号

姓名

国籍

专业

工作单位

1

瓦列里·邦杜

Valery Bondur

俄罗斯

空间对地观测

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俄罗斯科学院空间观测科学研究所

2

陈德亮

Deliang Chen

瑞典

地球科学

瑞典哥德堡大学

3

耶日·杜辛斯基

Jerzy Duszynski

波兰

生物学

波兰科学院

4

福田敏男

Toshio Fukuda

日本

机械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5

安德烈·盖姆

Andre K. Geim

荷兰

英国

凝聚态物理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6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

John Edward Hopcroft

美国

计算机科学

美国康奈尔大学

7

黄永刚

Yonggang Huang

美国

力学

美国西北大学

8

廖国男

Kuo-Nan Liou

美国

大气科学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9

查德·米尔金

Chad A. Mirkin

美国

化学

美国西北大学

10

文森特·珀尔

H. Vincent Poor

美国

电子工程专业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11

肖开提·萨利霍夫

Shavkat Salikhov

乌兹别克斯坦

生物有机化学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

12

沈志勋

Zhixun Shen

美国

物理

美国斯坦福大学

13

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

James Fraser Stoddart

英国

超分子化学与纳米技术

美国西北大学

14

王小凡

Xiao-Fan Wang

美国

肿瘤分子生物学

美国杜克大学

15

谢晓亮

Xiaoliang Xie

美国

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

美国哈佛大学

16

叶军

Jun Ye

美国

物理(原子、分子、光物理)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美国天体物理联合实验室

杨万泰院士简介:

  杨万泰,男,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导。1956年10月生人,1978.3 - 1982.9(77级)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化工专业,毕业论文涉及芳纶KEVLAR合成。1985年3月在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系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主要从事阴离子活性聚合的研究;1993年8月至1996年8月在瑞典主要从事有机材 料表面光接枝改性的研究,1996年4月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1996年9月回国在北京化工大学从事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光聚合及可控性表面接枝聚合研究。

  1993年6月被评选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999年荣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1999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2000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被授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作为负责人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目前已发表论文400余篇,IF大于7的36篇,他引近5千次;授权专利46项。

  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委员、中国染料协会色母料专委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特种化工专委会主任、以及《Biomacromolecules》、《高分子学报》、《中国化学快报》和《膜科学与技术》等杂志编委。曾任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目前任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主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