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高分子学科相关重点支持研究方向
2017-12-2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发布了2018年度申请须知、科研诚信须知、预算编报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以及各类项目资助政策,指导申请人自主选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指南》对探索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工具项目系列、融合项目系列等各类项目分别进行介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人必读的参考文献。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以及参与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研究的人员参考。

  编辑整理了面上项目及重点项目中涉及高分子材料学科相关支持的研究方向。

面上项目

合成化学

  新试剂、新反应、新概念、新策略和新理论驱动的合成化学;原子经济、绿色可持续和精准可控的合成方法与技术;化学原理驱动的生物及仿生合成;非常规和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基于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非共价合成;功能导向的新物质的合成与制备等。合成化学鼓励以分子创造和物质转化为核心的合成化学基础研究原创性突破,以及对产业应用的源头贡献。

催化化学

  发展催化新理论和新概念,创制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催化剂和体系,注重多相、均相和仿生催化的交叉和融合;加强催化活性位的结构设计和调控研究,以及发展原位、动态、高时空分辨的催化表征新方法与新技术;注重催化反应过程的耦合和功能集成。

表面化学

  与固体表界面相关的化学和物理过程,以及其表征技术和方法。鼓励的研究方向包括固体表界面结构、性能与调控,表界面反应过程动态学与能量传递原理,以及表界面物理化学过程研究新方法。

胶体与界面化学

  利用理论化学与先进实验技术,深化对胶体与界面体系本质的认识。重视新型表面活性剂、分散体系和纳米颗粒的设计与构筑,深入理解界面吸附与组装和浸润行为;构筑具有自修复、外场响应性的胶体体系;加强石油开采、食品、日用化工、生命科学及环境治理等领域中胶体化学的基础研究。

电化学

  注重电化学基础和理论,以及电化学界面的构筑和表征。发展现场原位的谱学电化学新方法,从微观和分子水平认识复杂界面中的电子转移、离子输运和分子转化过程;结合理论计算,设计和筛选电催化剂,揭示其构效关系,提高电催化效率;关注各类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储存器件、电化学加工与表面修饰、生物电化学等基础科学问题。

理论与计算化学

  重点关注发展新的理论与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体系中的应用。特别是要发展:电子相关方法及激发态的电子结构理论,针对大分子和凝聚相体系的低标度有效算法,针对复杂体系的多尺度和非绝热动力学理论,以及非平衡和小体系的统计力学;高度重视创新化学软件程序的设计开发。

结构化学

  注重研究复杂功能体系的结构特征、理论预测、可控合成与自组装方法、动态转化与结构调控。

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物理化学

  重点研究大分子链行为与相互作用,不同尺度结构的形成与演变机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联与控制。

化学信息学

  倡导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融合,鼓励发展基于系统原理的分子结构信息的存储、检索和变换的新理论和新算法。

材料化学

  重点关注功能材料的发现,重视具有电、光、磁等特性的材料分子基础研究,重视与生物学、医学、药学相关的材料研究。要关注利用人工智能设计先进材料的结构与制备,注重发展先进材料数字化加工(如 3D 打印成型)中的材料化学方法与原理。

含能材料化学应关注高密度化学能的储存、释放及应用的基础问题,重视全氮结构、离子型和配位型等新型含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能源化学

  应注重发展化石资源的高效绿色利用,以及高效太阳能电池材料设计与制备、器件组装与集成的光电转换过程。应重视生物质选择转化和生物燃料电池等。加强非化石液体燃料、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制备化学、存储材料及其能量高效转化等研究。电化学能源重点关注动力与储能型各类电池及可穿戴与微电子系统储能器件等。应重视发展能量转化与存储材料的研究,如电解质、电池隔膜,优化相变能量储存材料、电极材料等。应注重热电、光电、光热等重要新型能源转化过程。

  生物质能源是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质能源化、材料化利用过程中的绿色化学研究为核心,重点研究生物质分子的选择性解聚制备小分子平台化合物,以及其平台化合物的定向转化,制备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品;研究生物质气化合成和催化热解,制备高品质液体燃料等。

环境化学

  鼓励针对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发展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实验室模拟、现场研究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研究污染物的环境特征、分子转化、生态与健康效应及防治原理等。主要包括:复杂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表征与分析;多介质界面行为与调控;大气复合污染机制、健康风险与控制;水土污染控制与修复;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纳米环境化学与毒理学;环境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传播与控制;放射性物质的环境行为与防控等。

化学生物学

  优先支持分子探针的发现、构建及其在生物重大事件和重大疾病中的分子机能和功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鼓励以化学手段、方法解决生物学和医学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加强生物体系化学反应机理和理论的基础研究,推动化学与生物学、医学等的实质性交叉与合作。

有机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制备科学 [ 如高分子材料合成的高效性与可控性、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化学(新单体、新路径、新工艺)、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的新方法和新原理、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聚集态结构与性能关系];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功能化的方法与理论;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的低成本、绿色制备与构效关系,以及材料的稳定化研究;目标导向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评价方法;智能材料与仿生高分子材料的新概念设计原理与制备方法;超分子及多级结构高分子材料的可控制备、组装新方法及其功能化;高分子材料与生态环境(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能与有效利用,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原理与制备方法,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与资源化,水、土壤、大气等环境治理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老化)。鼓励加强高分子材料设计的理论指导,发展以高效“理论指导-实验验证”为目标的高分子材料基因工程研究方法。鼓励针对国内主要高分子材料品种在制备、改性和加工等领域存在的一些普适性难题的基础研究。

药物材料

  新型药用辅料和药用载体材料的设计与构建、体内过程和安全性评价等的基础研究,注意区别于药剂学研究,突出新材料结构与药用功能特色;

药物分析

  针对药物成分和药物效应分子的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建立,用于解决药物学和药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尤其应重视针对药物体内效应分子和大分子药物的创新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发展。

重点项目

1. 簇合物制备及结构化学(B01)
2. 金属配合物与配位聚合物(B01)
3. 金属/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B01)
4. 合成中的新反应与新试剂(B01)
5. 光化学反应/自由基化学反应(B01)
6. 不对称催化反应(B01)
7. 天然产物合成(B01)
8. 自组装与超分子催化(B01)
9. 光电功能分子合成方法学(B01)
10. 仿生高分子可控合成(B01)
11. 高性能聚合物绿色合成方法(B01)
12. 基于多组分反应的生物大分子精确合成与功能化(B01)
13. 构筑特定结构和功能催化材料的新方法与新概念(B02)
14. 高效催化过程及其动态表征(B02)
15.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应用(B02)
16. 电催化体系的可控构筑与功能调控(B02)
17. 复杂界面电化学体系的原位动态方法与过程研究(B02)
18. 光电化学过程的本质和机理研究(B02)
19. 功能材料的光化学与光物理过程(B03)
20. 微纳尺度的物理与化学机制(B03)
21. 非平衡态高分子体系理论计算与模拟(B03)
22. 复杂体系分离分析(B04)
23. 多尺度及孔结构材料的化学(B05)
24. 纳米材料化学(B05)
25. 仿生材料化学(B05)
26. 光电功能高分子(B05)
27. 刺激响应高分子水凝胶及其仿生功能(B05)
28. 高分子液晶光电材料的理性设计与精准合成(B05)
29. 生物医用高分子与生物膜相互作用(B05)
30. 新型功能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基础化学问题(B06)
31. 生物大分子功能的小分子调控(B07)
32. 基于在体活性探针的新靶标发现和功能(B07)
33. 生物活性分子的组装、功能与调控(B07)
34. 化工新材料制备与性能调控的科学基础(B08)
35. 生物质高效利用的化工基础与关键技术(B08)
36. 化工分离的新方法及新技术(B08)
37. 绿色化工过程和化工环保关键技术(B08)
38. 钠(钾)碱金属离子快速传输的关键电极材料设计及性能研究(B0X)
39. 非铅钙钛矿材料光电动力学(B0X)
40. 离子液体在质膜蛋白质规模化分离与分析中的作用机制(B0X)

41. 结构与性能导向的高分子材料化学(E03)
42. 高分子材料聚集态结构调控及其与性能的关系(E0314)
43. 高分子材料加工(含微纳加工和增材制造)的新方法和新理论(E0315)
44.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E0310)
45. 高性能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E0309)
46. 与能源、生态环境和资源等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E0313)
47.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E0307)
48.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高分子材料领域重大难题/挑战的基础研究(E03)

49. 生物/仿生设计与制造(E0507)

50.严重创伤/烧伤等组织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H15)

51. 载体对移植细胞和组织微环境的调控及其体内生物学行为(H18)

52. 药物体内过程关键因素与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H31)

完整内容请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查询。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