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柔性和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发展高效环保的自供能解决方案将进一步满足其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热能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可持续能源尚未被有效利用和收集。其中,人体始终保持约 36 ?C 的表面温度,其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将形成有效的热能供给源。借助于具有温度依赖性的氧化还原电对的热电化学效应(thermogalvanic effect),热电化学电池 (TEC) 特别适用于将低品位热直接转化成电能以实现能量收集。传统TEC 的液态电解质存在漏液和复杂的封装问题,相比之下,基于水凝胶体系的准固态 TEC将更有利于实现自供电、可穿戴柔性电子的应用。
鉴于此,澳门大学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孙国星助理教授、深圳大学材料学院陈光明特聘教授、刘卓鑫助理教授以及南昆士兰大学陈志刚教授设计了一种由聚丙烯酰胺/酸化单壁碳纳米管 (PAAm/a-SWCNT) 复合水凝胶和氯化锡 (IV)/锡(II) 氯化物 (Sn4+/Sn2+) 作为氧化还原对组装而成的准固态 TEC,并基于其灵敏的应变传感和有效的温差发电特性发展了自供能的应变传感体系,极大地扩展了准固态TEC作为新型可自供能电源在柔性和可穿戴电子产品领域的适用性。相关工作以“A flexible quasi-solid-state thermo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high stretchability as an energy-autonomous strain sensor”为题于近期发表在《Materials Horizons》上。
文章亮点:
1. 通过一种简便的原位自由基聚合,并与氧化还原电对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制备了柔性复合水凝胶电解质。通过复合酸化单壁碳纳米管,赋予该水凝胶电解质优异的柔韧性和拉伸性能 (断裂伸长率可达600%),并实现灵敏的应变传感能力。
基于准固态凝胶电解质的TEC示意图及复合水凝胶的形貌和结构
优异的力学拉伸特性
基于外部供电的应变传感特性
2. 基于优化的复合水凝胶电解质制备的TEC具有高热电化学塞贝克系数(1.59±0.07 mV K-1),并在一定的机械拉伸和变形下表现出稳定的热电化学性能。
优异的热-电转换特性
热电性能的力学稳定性
3. 结合其优良的热-电转换特性和灵敏的应变传感能力,开发了一种基于柔性准固态TEC的自供能应变传感系统,可实时、高灵敏度地检测人体各种运动。
自供电应变传感特性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澳门大学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博士生梁丽荣,通讯作者为孙国星助理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深圳大学陈光明特聘教授、刘卓鑫助理教授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陈志刚教授。相关研究得到了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No. 0074/2018/A2)、澳门大学(No. MYRG2018-00164-IAPME)、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项目(No. 2020KQNCX061)以及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No. JCYJ202001091056040)的资助。
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1039/D1MH00775K
- 北化周伟东教授团队 Nat. Commun.: 新型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助力高电压锂金属电池实现非破坏性寿命延长 2025-04-21
- 四川大学王玉忠院士团队陈思翀教授/吴刚教授 Adv. Sci.:多尺度耦合复合准固态电解质助力火安全长寿命锂金属电池 2025-03-28
- 厦门大学叶美丹/曹学正 Adv. Mater.:基于阳离子特异性调控的强韧水-气凝胶用于具有超高稳定性的多功能传感和准固态电解质 2024-02-20
- 北理工沈国震教授/李腊副教授、湖南工大许建雄教授 Adv. Mater.: 可植入式无线水凝胶超级电容器实现双向神经调控 2025-04-24
- 麦吉尔大学李剑宇课题组 Adv. Sci.: 利用超声空化的快速、无引发剂的高性能水凝胶制备方法 2025-04-24
- 新疆大学朱若斐课题组 AFMs:师法自然 - 受莲花多重仿生策略启发的强氢键网络纤维素水凝胶用于太阳能界面蒸发 2025-04-24
- 北京化工大学杨丹教授 Nano Energy:基于强界面结合力的自供电整体自愈合介电弹性体致动器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