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陈大全教授团队:构建双靶向多功能纳米载体用于提高靶向效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2022-05-25 来源:高分子科技
心血管疾病始终位于全球致死率榜首。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关于药物治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效率极其低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药物在病灶部位蓄积程度低,纳米载体药物通过提高药物在病灶部位内的分布成为当前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基于天然多糖在药物递送中的突出表现,选取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作为CD44靶向基团,选择具有H2S供体的基团进行表面修饰(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响应基团形成ROS敏感的H2S供体。随后通过天然多糖N-乙酰神经氨酸靶向E-选择素受体,构建双靶向多功能纳米递药系统递送雷帕霉素(RAP),实现对主动脉的双重靶向(图1)。
图1. 病灶部位环境下SCCF/SCTM@RAP的药物递送示意图
本文的创新点:
-
通过ROS敏感的H2S供体修饰硫酸软骨素,构建双靶向多功能纳米载体。
-
引入N-乙酰神经氨酸靶向E-选择素,提高靶向效率的同时释放H2S气体。
-
通过H2S气体降低ROS水平。
-
利用炎症ROS微环境精准释药,提高治疗效果。
结果表明,SCCF/SCTM纳米载体具有良好的载药能力、生物相容性和靶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与单一硫酸软骨素纳米载体相比,SCCF/SCTM纳米载体具有更优越的靶向效率(图2),为后续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如多糖衍生物、多糖纤维提供了参考,期望为今后药物递送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图2. Apo/E小鼠组织荧光分布
山东省泰山学者,烟台大学陈大全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烟台大学研究生陈强作为本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No.qnts2016103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Nos.ZR2019ZD24), 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ZR2019YQ30)的资助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513096/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复旦大学陈国颂-江明课题组《Chem. Rev.》综述:基于糖的大分子生物材料 2021-08-09
- 青岛大学隋坤艳教授团队《Angew》:抗溶胀梯度凝胶膜用于高效渗透能提取 2021-07-21
-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Andrij Pich教授团队:pH/酶双响应可降解生物杂化多糖微凝胶用于抗生素的递送 2020-12-04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少飞副教授与兰州大学柳明珠、吕少瑜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多臂肽类树状大分子用于双重靶向溶血栓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0-02-07
- 天津工业大学高辉教授课题组 CEJ:具有抗核粒梭杆菌活性的超分子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对耐药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 2022-06-20
- 中国科大胡进明课题组 Angew:具有一氧化氮释放功能的氮杂氟硼二吡咯J-聚集体及其多模态抗菌应用 2022-06-07
- 唐本忠院士团队《ACS Nano》:“一石四鸟”的离子工程策略构筑多功能核壳有机硅纳米粒子用于智能诊疗一体化 202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