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聂双喜教授 Nano Lett.:利用细胞壁纳米工程构筑高性能纤维素摩擦电材料
2024-03-06  来源:高分子科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电子学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人体监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推动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目前,可穿戴设备已不断应用于多种领域。理想的可穿戴设备在提供多种功能与设备小型化和轻便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舒适度和可穿戴性。幸运的是,摩擦电传感器的开发为解决小型化、轻便和能源需求难题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近日,王双飞院士团队聂双喜教授课题组利用细胞壁纳米工程构筑了一种轻质且高强度的纤维素摩擦电材料。该策略通过对细胞壁结构进行设计,使其具有在不同尺度下相互连接的多级孔隙和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碳纳米管(CNTs)在孔内负载,形成连续的导电通路。基于纤维素摩擦电材料的传感器在0-2.25 kPa范围内表现出33.61 kPa-1的优异灵敏度,在材料暴露于200的高温环境后仍保持高传感性能,并提供对人体运动状态准确的反馈。该项成果以题为“Lightweight and Strong Cellulosic Triboelectric Materials Enabled by Cell Wall Nanoengineering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IF=10.8)上。


  通过对竹细胞壁选择性地水解,去除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有效软化刚性原纤维并产生新的孔隙结构并降低材料密度。将材料置于导电溶液中,竹子由于其吸湿特性,导电材料会随着水分渗入细胞壁、管腔表面和内部孔隙,在多孔微通道中形成相互连接的电子传输网络。在木质素被部分移除后,线性排列的纤维素链和木质素分子链之间的结合作用减弱,纳米级或亚纳米级尺寸的纤维素纳米纤维之间形成了新的孔隙。本研究通过细胞壁工程构筑了一种轻质、高强度的多孔纤维素摩擦电材料。得益于纤维素摩擦电材料优异的传感性能与热稳定性,基于此制备的摩擦电传感器在经过200高温处理后,仍然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将传感器佩戴于人体不同身体部位,可以实现人体实时监测功能。 


1. 基于细胞壁纳米工程的纤维素摩擦电材料设计策略。(a)细胞壁纳米工程示意图,(i)薄壁微纤维取向结构模型,(ii)细胞壁原始结构,(iii)脱木质素处理,(iv)细胞壁填充(导电材料浸渍)。(b)多尺度的竹结构。 


2纤维素摩擦电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过氧乙酸解聚木质素过程示意图。(b)纤维素摩擦电材料的合成路线。(c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dX射线衍射图谱。(e)机械性能。(f)热稳定性。 


3细胞壁纳米工程对纤维素支架孔隙率的影响。(a)不同孔隙率的纤维素支架示意图,附图为SEM图像。(bMicro-CT图像。(c)孔径分布直方图。(d)压缩应力-应变曲线。(e)天然竹子、纤维素支架和纤维素摩擦电材料的电压信号。(f)压缩过程的有限元模拟(i)和原理图(ii)。 


4摩擦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压力传感性能。摩擦电传感器(a)常温(i)和高温(ii)下的压力传感示意图。(b)在2.45 kPa-98 kPa的不同压力下的多重响应(25)。(c)在49 kPa的频率响应性能。(d)在不同应力下的灵敏度。(e)不同压力下的电导率和响应恢复时间。(f)高温后在不同压力下产生的电信号。(g)在高温极端环境的响应和恢复时间。(h)常温和高温下2000个负载循环期间的电压信号变化。 


5用于消防救援的自供电传感器。(a)安装在消防服上的自供电传感器的示意图。(b)不同压力的电压信号。(c)有无负载的电压信号。(d)传感器在不同手臂弯曲状态下的感测信号曲线。(e)传感器基于两个自供电传感器的紧急手势区分。(f)膝关节不同弯曲状态和(g)不同走路状态的信号检测。(h)不同步态的信号检测。


  这项工作通过细胞壁纳米工程技术制备了一种轻质且高强度的纤维素摩擦电材料,并基于此开发了一种用于人体运动监测的自供电传感器。纤维素摩擦电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在经历200的高温环境后仍展现出良好的传感性能,允许精确的实时运动跟踪。该研究为多孔纤维素摩擦电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望促进可穿戴电子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4c00458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