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强强联手 正式宣布合刊
2009-09-0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两个主办单位均表示,对整合后的新刊将给予大力支持,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路甬祥指出,《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合刊后,中国科学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将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密合作,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的发展。陈宜瑜表示,此次两刊合刊后,基金委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将把办好全新的《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紧抓好。一方面,将继续在办刊经费上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另一方面,将在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中,积极鼓励各类项目特别是高水平项目,将部分研究进展和成果在《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内刊物上发表,促进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介绍了合刊工作的背景、过程,以及合刊后新刊的总体发展目标。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朱作言表示,一定要在理事会和两个主办单位的领导下,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勇于战胜困难和不辱使命。他同时呼吁,办好国家层面学术期刊是全体科学家、乃至全社会的事情,我们借此机会恳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广大科研人员对新刊给予认同、支持、批评和帮助。大家共同努力,做大做强我国的科学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代表行业主管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讲话,对这次整合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说,这是一次不满足于在低水平上徘徊、竞争而产生的强强联手,体现了两个主办单位对未来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这种联手,也符合国际期刊发展的“企业运作”和“集团化作战”总体趋势。目前,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积极推进科技期刊的体制改革与创新,鼓励国内优秀期刊进一步做强做大,并为科技期刊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推动集团化等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使我国期刊出版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发展。这次《中国科学》与《自然科学进展》的整合是一个开始,这种从高端开始的变革尝试,将来有可能为我国众多科技期刊,特别是低端期刊未来的改革与整合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模式,起到示范的作用。
背景连接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最初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和主办;《自然科学进展》创刊于1990年,最初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和主办。2002年,为了整合优势资源,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基金委决定联合起来,对这三份刊物实行共同主办,以期通过三刊联合,增强力量,进一步将中国科技期刊推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联合主办后,三刊刊载了大量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中国科学在国际的影响等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国内外科技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2008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基金委提出了推进《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之间的完全整合,以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综合性国家学术交流平台的重大决策。同年10月,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成立了合刊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各项合刊工作。对此,陈宜瑜曾在11月发表讲话说,将《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完全合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集中中国优秀的科技办刊资源,用更强的力量、更大的平台,帮助中国科学家走向世界,打造中国的国际大刊。
    合刊后,为了更好地适应期刊国际化的要求,原《中国科学》系列杂志的英文版名称Science in China将改为Science China, 体现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崭新姿态。《中国科学》的刊物定位,也进行了部分调整,在全面展示中国科学研究总体面貌、动态和成果的窗口,报道国内外重要科学进展;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总体目标下,中文版还要肩负,为华语科学界全面提供科学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信息,对国内的基础研究发挥借鉴和引导作用的责任。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真真)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