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尧:我国大学存在十五大“流行病”
2010-03-24  来源:科学时报
关键词:大学 流行病 刘尧
8 研究生导师老板化
 
近年来,导师老板化问题不断引起公众关注和争议,社会不满意,大学不满意,身处其中的教师和学生都不满意。而这种充满矛盾的导师老板化依然横亘在我们面前,又不得不面对。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在我国大学,从“导师”到“老板”,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变化,实际上已折射出当下师生关系简单化、功利化的倾向。导师之所以被称为“老板”,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利益驱使”和“彼此回报”。当下师生关系已被“异化”:学生需要导师提供项目与经费,以使他们完成论文和获取学位,他们并不在意导师是否能真正给予学术上的指导;导师需要学生参与课题,成为自己“项目组”的“劳动力”,至于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以后成长为怎样的人,他也并不在意。这样一来,学生希望投靠课题多、项目大的“大老板”,而“老板”则希望找到听话、勤快乃至“有后台”的学生。
 
有研究者指出,2000年以后,与大学教师有关的关键词猛然发生改变,“导师”、“老板”、“量化考核”等词汇跳跃在校园里,印刷在新闻纸上。大学教师在表情上越发丰富,却在心理距离上远离了学生。从本质上说,导师老板化是功利的大学、功利的教师和功利的学生之间的恶性循环。黑格尔有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了老板做了包工头,大学丢了魂、民族丢了根。在社会商业价值甚嚣尘上之时,大学万万不可忘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明确反对导师老板化。对此,大学要反思:什么是大学师生关系?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大学如何构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9 大学教授庸俗化
 
在钻研学术与追求真理的时代,大学教授中虽然也出现过一些败类,但总体上是纯洁的。教授把探究学术真谛当成理想,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铸就了多少纯净的灵魂、崇高的人格!曾几何时,学术变成了可以转化为名利的产物,它可以换来金钱、住房、职称、官位、奖品、名声……它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这种学术功利的陷阱如同一剂强烈腐蚀剂,正在腐蚀着教授的学术生命。尚明瑞先生读了《所谓教授》(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后说,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大规模从精神寺院撤离,“认真”已成为尘封的记忆,“文人”正在盯着买方市场寻求新“活法”,“不迂”、“不傻”的人们正在跳着欢快的舞步走向平庸、无序、浅薄、粗陋、伪善和麻木。
 
我想说的是,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腹中空空却声名显赫的教授,然而在京城中混油果子吃的毕竟是少数。法国作家帕斯卡尔说,高贵如苇草的人之所以有尊严并且高贵,在于他有思想。人就是因为思想而高贵于宇宙。但高贵如天使的教授中也有个别人却时而会表现为禽兽,这并非大学精神之所在。大学教授应该是什么?是授人以渔、在学术上有所创新的大师,是大学精神的代表。大学教授是大学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是科学真理的坚定实践者,同时也是大学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在大学发展的历史中,大学教授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着大学精神。对此,大学要反思:大学教授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大学世俗化与庸俗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何遏制大学教授的庸俗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