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凌峰:对改革课题申请办法的建议
2010-08-06  来源:科学时报
1943年9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接受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时所作演讲中的一句话成为传世名言:“未来的帝国是头脑的帝国。(The empires of the future are the empires of the mind.)”55年后,1998年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McKinsey在一份名为The War for Talent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未来20年公司对人才的争夺将日益激烈。
 
人才是一个多维度概念。从社会分工角度看,人才可以分为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从专业技术领域看,有理工农林医等学科人才之分。从工作性质看,有理论研究、应用开发、技能人才之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里拟就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谈一些个人看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竞争、国家竞争的需要以及学术活动内在发展逻辑,使世界主要国家学术研究从少数人的业余爱好逐渐发展成一门人数众多的专门职业,政府对学术研究的投入不断增加。政府对学术研究的投入有多种形式,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课题制度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课题申报是课题制度的入口环节。目前我国课题申报年头到年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司法部以及各省、各市和高校内部立项等各类项目名目繁多,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课题申报基本不断线。
 
以某科学基金为例,2010年申请书数量多达11万份,国家投入经费近100亿元,动用数万名评审专家、花费半年时间评审申报材料,人力财力投入巨大。
 
正因如此,如何设计有效的课题申请办法,使优秀研究创意与申请者脱颖而出,是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一、当前我国课题立项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其一,课题申请书结构不合理。目前各种课题申请书结构大同小异,一般包括: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选题意义和价值。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前期研究基础与相关工作。4.课题研究方案、完成项目研究的条件和保证、预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主要参考文献等。
 
最不合理之处有二:首先,要求申报者描述“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一个研究有多大程度的创新,应该由评审专家、其他学术界同行以及实践效果来评价,而不是研究者本人。其次,研究是一个不确定的探索过程。一名研究者在对某一问题发生研究兴趣时,往往只有一个初步设想、大致的研究设计。
 
其二,过于注重申请人与课题成员资历。2005年7月4日国内著名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前技术副总裁刘建国在“博客中国”访谈节目中谈到,曾经申请“863”项目,评审第二轮被刷,原因之一是有评审专家认为刘只是副教授,申请“973”项目似乎不够格。
 
其三,重复申请不乏其人。近年来,我国纵向课题申请量快速增长。以某自然科学基金为例,2005年度申请量突破5万项,2007年突破7万项,2010年达到11万项。数量巨大的课题申请中存在不少重复申请项目。有的申请人上一年度没有申请到资助,第二年将申请材料略作修改甚至原封不动继续申请。不少项目依托单位抱着“广种薄收”的想法,对此类行为并未加以实质性控制。
 
对于我国课题申请中存在的种种弊端,20世纪微分几何大师、1984年沃尔夫奖得主陈省身曾坦言,我国相当一部分科研经费资助了一些善于填表的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