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智宏归纳学术不端12种表现:现行管理体制是不正之风温床
2010-11-0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近年来,我国科技教育界学术不端行为有增无减,个别事件性质恶劣。本应具有科学作风、诚实守信的科研人员加入了造假者的行列,引发社会对学术界的信任危机。尽管涉及欺骗、造假、剽窃等行为的人数有限,但如三鹿奶粉重创中国乳业一样,学术不端事件频发已对中国科技界的信誉和创新能力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何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面临的紧迫问题。10月31日,有50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加的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门组织了“学术道德论坛”,这在中国科协年会的历史上是第二次。
 
学术不端的12种表现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为“学术道德论坛”专门准备的演示稿中,引用了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超过六成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研道德水平下降;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许智宏说,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蔓延,严重威胁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许智宏罗列了学术不端行为的12种表现:论文和著作的造假、抄袭、剽窃、搭车署名多有发生,愈演愈烈。靠拉关系、“忽悠”、“跑部钱进”,争项目、争经费。伪造学历、伪造SCI引用查询证明等。报奖搞包装,对有关评委和工作人员拉关系、搞运作,甚至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炮制假成果。有的院士候选人的提名材料不实,言过其实,或把别人的成果、集体的成果捆绑包装到自己头上,或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有的院士、名人多头兼职而不能尽责。有的专家学者,对自己并不内行、并不了解的领域,以权威姿态发表评论,误导公众。
 
为了应付评估、检查,有的单位甚至集体作假。从“应试教育”到“应试科研”,扭曲了科教的价值观。有的科技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力化、利益化,长官意志至上,偏离管理的科学性,也使一些投机取巧者屡屡得逞。有的领导干部违反科学程序,干预评审、评奖,甚至干预院士增选。在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利益的诱惑下,有的科技工作者以钻营代替钻研,以权术代替学术,有知识缺文化、有物质缺精神。
 
“SCI成为大学校长的GDP,这曾是很多人的笑谈,但从中能看出现在的科技管理体制是种种不正之风滋生的温床。同时,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建设滞后。”许智宏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